【香港商報】有人不滿指引,在「疫苗猶豫」下並不難理解。然而,有幾點必須釐清:一,強烈指引並非強制打針,亦即不是「無選擇」,而是「二選一」,包括有醫生證明健康狀況不允許接種疫苗者倘不打針則可定期自費檢測,就是說當局安排容許有彈性選擇。二,措施對身體條件不合打針者來說,也有利無弊,畢竟打針既可護己更可護人,當相關人士的身邊人均已受疫苗保護,他們即使未打針,亦可間接受疫苗保護,減少被傳染的機會。所以,真心保護愛惜他們的人,就斷不會抗拒打針,而是好應盡快打針,甚至推動全社會一起打針。三,現時強力指引針對的四個群組,乃政府僱員、醫管局員工、院舍員工、中小幼教職員,俱為高風險、高接觸群體,也是確保社會及政府運作的重要成員。其中公務員作為人民公僕,誠有義務、有責任主動接種,以此向社會發放正確信息。現在全球疫苗接種劑次已超42億,在港亦有逾330萬人打過針。政府資料顯示,接種疫苗群體中,急性中風、急性心肌梗塞等比例皆遠低於無接種者。可見,現在還質疑疫苗安全,無疑是嚴重地罔顧事實、落後形勢。
【頭條日報】澳門「守關」,連續五十七天本地零確診的香港應該關注。港府由下周一起重新劃分海外地區,分為高、中、低三個風險組別,來港人士登機前須持有七十二小時內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有專家指,重新分級後,「極高風險地區」由以往不能入境,變成打了針的港人可以入境,變相是放寬措施。此說有一定道理,因為打了針亦有機會感染病毒,只是減少重症的機會,但患者仍有可能把病毒帶入境。港府須審慎行事,往後與鄰近地區商討通關,需要求出入境人流須打齊兩針並提供二十四小時檢測陰性結果,試行「小通關」,而不應急推檢疫要求寬鬆的「大通關」。
【信報】半強制的接種疫苗措施難免會惹來部分民眾不滿,抱怨此舉損害個人選擇自由,可是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衡量底下,帶有強迫性的穀針實在無可厚非,否則無法應付變種病毒的挑戰。特區政府的目標是七成人口接種疫苗,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則提出,七成接種率不足夠,必須有九成或以上才算安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發表報告指出,應把Delta變種病毒當作“新病毒”看待。既然病毒是新,那麼抗疫手段也該因時制宜,穀針比率愈高愈好,別待情勢嚴峻進入戰時狀態才緊張。
【頭條日報】雖然接種中外疫苗後都有Delta“突破案例”,為數始終不多,鐘南山強調,內地疫苗可以100%預防重症,呼籲大家重視疫苗接種。全國縱已打超過16.6億劑疫苗,他提醒,接種率需達83.3%,才能達致群體免疫。主責上海控疫的著名學者張文宏也表示,當染疫者身邊人皆已打針,可大幅減慢病毒傳播速度,增加可以短期控疫的信心。內地不能一直封關,一旦接受境外人士,再嚴密的防線也難免出現漏洞。中央只能竭力推高接種率,築起基本保護網對抗Delta,爭取更多時間予科興等藥廠完成第3劑疫苗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確保安全無疑,期望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的團隊也能開發針對Delta的疫苗,尋求真正預防感染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