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集思港議】防疫抗疫常態化 勞資須協商應對
作者:李明生   來源:香港商報    2020-09-27 10:39

疫情持續,旅客復飛無期,航空業淪為重災區。港航向員工發信,表示未來數月預計少於十架飛機營運,人手需求大幅減少,因此希望員工自願轉為兼職,而經公司批准後可以在外尋找工作機會,受影響人數約1200人。

港航曾申請政府保就業計劃,期內承諾保住2940個崗位,惟長貧難顧,措施雖可治標地減輕裁員壓力,不過一日口岸管制不能復常,航空公司一日都難恢復原來盈利能力及支持員工薪水。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7月底時預期,全球航空業客運量須待2024年才能回復疫前水平;遺憾地,有鑒歐洲疫情近期大幅反彈,多國已不得不重新封城,港府日前還將英國列入高風險地區名單。當地疫情何時再次受控?香港又可何時復飛歐洲以至美國等地?短期肯定難許樂觀。港航新推的臨時兼職計劃,便由今年11月橫跨至明年2月,足見業界對未來前景有多悲觀。

的確,疫情除了「常態化」,愈來愈多跡象顯示也將「長態化」,其對經濟就業和社會民生的影響,恐已遠遠超越大家原先所想。疫情並未在夏天自行消散,而疫苗要全面普及也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同情景,有不同對策:假設疫情很快退卻,保就業措施誠可發揮很大紓緩作用,頂住大規模的裁員倒閉潮降臨;假如疫情持之日月,無人說準幾時迎來曙光,應對策略則大不相同。雖謂庫房還有8000億元儲備,但在年內已燒3000億的基礎上,長此下去情況誠不理想,當中還未算及可能應對冬季第四波疫情,這是全港各界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況且,最近國際已有聲音關注「殭屍化」問題,即仰賴政府長期吊鹽水活命並非長久之策。

在殘酷的疫症面前,我們總要面對現實並作出抉擇;除了政府,勞資雙方亦應做好疫情「長態化」的準備籌謀。疫下首當其衝的港航,便嘗試探索了新的應對辦法,在僱主與僱員之間力爭平衡。事實上,「減薪留職」不單可挽留人才、避免裁員,而容許僱員另謀兼職,更有利保障員工生計;一旦疫情好轉,僱主亦可馬上重召原來人手,無須重新招聘和重新培訓–無疑,這對勞資雙方皆有好處。事實上,港航早前的無薪假計劃,便獲99.5%機師同意。始終,僱主僱員同坐一條船,大家誠應理性務實協商可持續方案,唯有如此才可更好共渡時艱。類似模式,誠可引伸至其他企業。當然,這不排除引發連鎖效應,但卻是無奈下的折衷。

最佳治本辦法,固然是盡快控制疫情,爭取本地個案「清零」,好讓本土內需消費力量得以釋放。當中,市民支持配合政府防疫抗疫措施,包括響應日後的疫苗接種計劃,自然必不可少。另外,支持在健康碼保障下的旅遊氣泡結盟,也可讓航空業及旅遊業喘一喘息,紓緩裁員倒閉壓力。畢竟,香港的「內循環」規模較低,現時亦無「內陸機」可飛;單計與內地重開旅業,以昔日航班和旅客數量計算,至少已夠引來「救命活水」!由航空業到其他行業,於此疫情「長態化」下已到存亡邊緣,還望大家實事求是,不能再讓政治操作拖後腳!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