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識港網訊】砥礪前行,只爭朝夕。2025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昔日灘涂漁火,今日星河璀璨。45年來,深圳致力於打造具有全球輻射力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空港、海港、高鐵站等一個個超級交通樞紐,通過高效銜接,構成了一個有機協同、無縫鏈接的超級系統,更形成了「海陸空鐵」一體化的超級流量端口。
到2030年,深圳將基本建成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物流中心,綜合交通發展水平進入全球先進行列,助力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走在前列
10餘項成績國內首創及行業領先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深圳持續推進交通強國、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國際樞紐海港、國際航空樞紐、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面向對外輻射、區域聯通、城市便捷、綠色安全等多個維度持續發力,取得了10餘項國內首創、行業領先的成績,肩負多項國家重要發展定位與使命,有力支撐國家重大戰略落地。
一組數據彰顯了深圳交通領域的勇於擔當及敢於創新:
2021年在全球率先實現公交車、出租車100%純電動化;2021年出台全國首部智能網聯汽車法規《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2023年媽灣港建成粵港澳大灣區第一個5G智慧港口;2023年出台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立法《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2024年地鐵客流強度、線網密度均位居全國第一;2024年深圳路網密度8.5公里/平方公里位居全國第一;2024年港口泊位岸電覆蓋率達85%以上,岸電使用規模沿海港口位居第一;連續5年一線城市中高峰期道路交通運行速度最快;深圳機場連續5年獲國際機場協會(ACI)亞太區最佳機場獎;深圳港LNG接卸量連續4年保持全國第一;物流供應鏈上市企業市值連續5年穩居全國第一等。
圖片.png
圖:深圳機場T3航站樓
有機協同
海陸空鐵高效銜接鑄就超級交通樞紐
深圳對於交通樞紐體系的布局,可謂大氣磅礴、視野超前。
翱翔天際,通聯寰宇。深圳航空樞紐已然成勢,國際航空樞紐輻射能級持續躍升。位於珠江口東岸的深圳機場,是集海、陸、空、鐵聯運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國際空港,目前已建成T3航站樓和衛星廳、三條4F等級跑道。未來,深圳機場將構建三條跑道、三個航站區(T1、T2、T3)、三個貨運區(東貨運區、南貨運區、北貨運區)、一個衛星廳「3+3+3+1」的運行格局,終端保障能力提升至1億人次/年和500萬噸/年。
吞吐萬匯,鏈接五洲。在港口樞紐建設方面,深圳港規劃了西部的南山、大鏟灣、大小鏟島、寶安港區和東部的鹽田、大鵬港區,以及小漠港區,共有生產性泊位144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75個,集裝箱專用泊位47個,21條航道。蛇口郵輪母港已建有1個22萬總噸和1個10萬總噸的郵輪泊位,可滿足全球大型郵輪的靠泊需求。作為全球領先的集裝箱樞紐港,其運營效率冠絕全球,是智慧港口、綠色港口的典範。
鐵路樞紐愈加完備。深圳市既有運營鐵路包括廣深港高鐵、廈深鐵路、贛深高鐵、廣深鐵路、廣汕鐵路(深汕特別合作區段),已初步形成「二主(深圳北,深圳)三輔(福田、深圳坪山、深圳東)鐵路客運樞紐體系,未來將形成市域「五主(深圳、深圳北、西麗、機場東、深圳坪山)五輔(光明城、福田、羅湖北、深圳東、平湖)」對外軌道樞紐體系,未來鐵路客運保障能力將達到1.2億人次/年。此外,平湖南綜合物流樞紐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物流樞紐,也是深圳市集裝箱鐵海聯運設施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地約1200畝,由深圳市與廣鐵集團合作開發、建設、運營與管理。
在公路樞紐建設方面,未來深圳將在城市外圍東、中、西布局3處公路物流樞紐,重點服務城市內外物流「干-支」銜接,提高資源利用和物流作業效率。
有分析認為,深圳空港、海港、高鐵站等樞紐不再是孤立節點,而是通過高效銜接,構成了一個有機協同、無縫鏈接的巨大系統,形成了「海陸空鐵」一體化的超級流量端口。
鏈接世界
全球主要城市出行更便捷
深圳機場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線通航城市55個,國際及地區貨運通航城市43個。深圳港國際班輪航線276條,其中,亞洲航線164條、歐美航線61條,通達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
深圳市已形成「11條高速公路+4條國鐵+4國道+4國家高等級航道」的外聯體系,全國主要城市12小時出行通達率超60%,全球「123」快貨物流全覆蓋率超40%。未來將進一步強化外聯體系布局,一是增強深圳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能級,推動西部出海航道二期、T2航站樓、鹽田港東作業區建設,加密往東南亞、中東、歐美等地區國際航線,提升中歐亞班列發展水平;二是推動深圳都市圈融合發展,加快廣深高速、機荷高速等繁忙高速公路擁堵路段改擴建,加快深大城際、深惠城際建設;三是提升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核心引擎能力,加快深珠通道、深江鐵路、深汕鐵路規劃建設工作。
到2035年,深圳至全球主要城市12小時出行通達率由40%提高至90%以上,全球「123」快貨物流圈覆蓋率由40%提高至100%,至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核心區1小時通達率由55%提高至100%。
四個一流
促深圳交通樞紐輻射能級持續提升
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持續助力深圳建成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物流中心。
多組數據凸顯深圳交通事業建設昂揚向上。
記者了解到,深圳近年來交通樞紐輻射能級持續得到提升。深圳機場2024年旅客吞吐量達6147.7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188.1萬噸,均創新高;2025年截至10月份機場旅客吞吐量達5493.72萬人,同比增加7.94%,貨郵吞吐量達167.99萬噸,同比增加11.1%;連續5年獲國際機場協會(ACI)亞太區最佳機場獎。深圳港2024年集裝箱吞吐量達3339.86萬標箱,2025年截至10月份集裝箱吞吐量達2933.52萬標箱,同比增加6.06%,穩居全球前四、國內第三集裝箱樞紐港。國內首艘五星旗豪華郵輪「招商伊敦號」在蛇口郵輪母港啟航。
綜合立體交通建設步伐加快。深中通道開通運營,單日最高車流量達18.16萬車次。贛深高鐵建成運營,2024年全市鐵路旅客發送量達10667.18萬人次,增幅達12.59%。春風隧道、媽灣海底隧道、外環高速(一期、二期)、深汕西高速改擴建等重要通道建成通車,全市高快速路通車里程達657公里,路網密度持續保持全國首位,成為超大城市中市民45分鐘以內通勤佔比最高、高峰時段交通運行速度最快的城市。2024年城市軌道線路里程增至595公里,客運量單日最高達1188萬人次,地鐵客流強度、線網密度均位居全國第一。
交通新質生產力率先突破。低空經濟蓬勃發展,獲民航局支持建設國家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範區,2024年無人機載貨飛行77.6萬架次,規模保持全國領先。智能交通持續突破,全國首部智能網聯汽車法規《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入選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開放測試道路達2100公里,開通4條自動駕駛公交示範線路。
深圳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展現的是一種面向未來的遠見卓識與戰略魄力。其不僅在規模上追求容量,更在功能上強調一體化融合,在技術上注重創新驅動,在理念上踐行高質量發展。這一系列裡程碑式的成就,共同鑄就了其作為全球城市的硬核競爭力與卓越影響力,為未來的發展打開了無限的想象維度和戰略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