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識港網訊】11月20日,惠州機場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3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也突破了1萬噸。這兩項核心運營指標均創下歷史新高,標誌着惠州機場正式進入「三百萬級旅客+萬噸級貨郵」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為粵港澳大灣區交通樞紐的協同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中的區域性樞紐機場,惠州機場自2015年通航以來,經歷了十年的快速發展。通航初期,機場僅有6條航線,年旅客吞吐量為37萬人次,貨郵吞吐量為1631噸。經過十年的努力,截至2025年冬春航季,航線網絡已擴展至51條,通航城市達到38個,覆蓋了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等重大戰略區域,形成了「干支結合、輻射周邊」的空中交通網絡,服務範圍涵蓋深莞河汕等周邊城市,覆蓋人口超過2300萬。

這一成就得益於區域航空需求的持續增長。2024年,惠州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288萬人次,貨郵吞吐量為9355噸,為後續的突破奠定了基礎。截至2025年11月20日,旅客吞吐量已超過300萬人次,預計全年將達到330萬人次。自通航以來,惠州機場累計運送旅客超過1683萬人次,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運輸規模擴大的同時,惠州機場不斷提升保障能力與服務品質。2025年暑運期間,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65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2238噸,單日最高保障旅客1.26萬人次,熱門航線客座率穩定在95%以上,顯示出強大的運營能力。在客運服務方面,惠州機場首創「20分鐘」截載模式,推行首乘旅客優先等措施,顯著提高了出行效率;在貨運領域,依託大灣區產業優勢,精準對接區域物流需求,為本地製造業和跨境電商提供了高效的航空貨運支持,推動了貨郵業務的穩步增長。

站在新的起點上,作為廣東省「3+4+8」機場布局中的四大區域樞紐之一,惠州機場正規劃更高的發展目標。機場將繼續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的協同合作,進一步加密國內重點城市航線網絡,完善「航空+鐵路+公路」多式聯運體系。
未來,惠州機場將致力於打造區域航空樞紐的新標桿,為惠州鞏固和提升大灣區東部樞紐門戶地位、服務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

惠州機場「雙突破」:區域發展的強勁引擎與生動縮影
惠州機場實現年旅客吞吐量300萬人次和貨郵吞吐量1萬噸的歷史性「雙突破」,這一成就不僅標誌着機場自身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同時也客觀反映了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活力及區域協同發展的實際狀況。
歷經十年發展,惠州機場的進步顯而易見。從最初通航時的6條航線、37萬的年旅客吞吐量,擴展至目前擁有51條航線,覆蓋38個主要城市,服務人口超過2300萬。這一系列變化明確揭示了區域航空需求的快速增長以及經濟活力的持續提升。該成就主要歸功於機場「干支結合、輻射周邊」的精準定位策略,使其有效融入全國重大戰略區域的交通網絡。
「雙突破」的實現,伴隨着機場「量」與「質」的雙重提升。暑運期間,單日保障旅客數量達到1.26萬人次,熱門航線客座率超過95%,充分展現了機場的運營保障能力;同時,推出「20分鐘」截載等創新服務舉措,體現了以旅客需求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貨運領域,機場通過精準對接大灣區製造業和電商物流的需求,實現了與區域產業的協同發展。這一進程將持續為惠州提升在大灣區東部樞紐門戶地位提供動力,成為支持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新質農業品牌出海博覽會橫琴1-130x8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