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新華社《瞭望》:水潤香江一甲子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5-04-03 11:02

【識港網訊】綠波蕩漾的深圳水庫,除滿滿碧色,還有滿滿的「科技感」——無人打撈船在近岸作業,無人監測船在水庫中心取樣,無人機在天空巡航檢查……地下管網裏,源源東江水晝夜不停地流入香港,流向千家萬戶。

60年前,為解決香港飲水難題,中央決定興建東深供水工程,歷時一年,1萬多名建設者建成了這一工程。60年來,東深供水工程累計為香港供水300億立方米,供水量佔了香港總用水量的80%。

如今,作為東深供水工程的運營單位,粵海集團下屬粵海水務肩負着2400多萬人口安全優質供水的使命,以智慧水務領航者的使命擔當,着力書寫治水興水新篇章。

粵海水務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海飛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介紹,在保障工程安全、優質、不間斷供水基礎上,粵海水務聚力打造了「全要素」透徹感知、全面互聯、信息共享的「智慧水務」運管系統,精準的數字化管控為東深供水工程裝上了「智慧大腦」。

智慧護航供港「生命水」

走進風景宜人的深圳水庫,在大壩旁的公共區域,一塊「一齊慶祝東江水供港60周年」宣傳板前,不少深港兩地市民駐足打卡。

今年3月1日,東深供水工程迎來對港供水60周年紀念日。60年光陰流轉,東深供水工程承擔着香港、深圳以及工程沿線東莞8鎮2400多萬居民生活、生產供水重任,為香港社會穩定和經濟騰飛提供了強有力的水資源支撐。

這一工程的穩定安全運營,粵海水務的「智慧護航」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000年東深供水工程進行全面改造後,供水規模由原來的0.68億立方米提升至24.23億立方米,水源水質優於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在供水質與量雙重提升下,粵海水務的「智慧水務」建設不斷提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在空中,布置了可沿線精準巡飛並拍攝的無人機自動巡查系統,大大提升了供水和水生態安全監控能力;在地面,工程泵站應用「廠站智能巡檢系統」,通過設備智能化實現「無人值班,少人值守」;在水面,採樣監測無人船每周開展2次藻類採樣、全庫走航式監測和水質巡查,除藻無人船可快速應急處置小面積藍藻水華,進一步確保供水水質安全……

粵海水務生產技術部副總經理張薇介紹,東深供水工程建起覆蓋「天、地、水」立體防線和多模態、多維度的「感知體系」,實時為這一工程保駕護航。在智能監控上,通過三維數字孿生模型,工程每一段渡槽、每台泵機都在虛擬空間獲得數字鏡像,實現毫米級監測;在智能調控上,構建的多梯級需水量精準預測及智能調度決策支持系統,可實現全線流量平衡、優化調度。在粵海水務的高質量運營管理下,東深供水工程數字化、智能化水平行業領先,入選水利部首批標準化管理調水工程。

從「源頭到龍頭」智慧管控

東深供水工程連接了內陸和香港兩種制度、跨越了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時代,實踐並證明了「調水和節水並舉、治污和發展共贏」的現代水資源利用之路,為粵海水務引領數字供水時代打下了根基。

以東深供水工程為起點和支撐,粵海水務近年來逐漸發展壯大,成為集原水、自來水、污水處理、水環境綜合治理、清潔能源、科技服務等多種業務於一體的水務全產業鏈大型服務運營商,投資運營水務項目108個,服務全國超1億人口,水處理規模達5864萬噸/日,業務規模、營收利潤均位居國內同行前列。

「能夠實現自身快速發展,離不開我們秉持『生命水、政治水、經濟水』的價值觀,致力於打造『全產業鏈水務環保綜合服務商』的努力和堅持。」李海飛說,錨定科創強企戰略,粵海水務持續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以自主創新科技積極構建科技水務技術、產品與服務體系,打造覆蓋「引水-制水-供水-用水-污水處理」全鏈條的智慧水務。

以南沙黃閣水廠為例,這是粵海水務重點打造的「智慧水廠」標桿項目。在這裏,通過從「源頭到龍頭」的智慧管控平台,實現供水全流程設施一體化監控和生產運行一站式操作;通過「AI模型+邊緣計算」技術,實現關鍵工藝段智能投加,保證水質達標的同時混凝劑投加量可降低約15%;建立「管網三層級分區」體系,實現了管網資產管理、模型運算、漏損控制、調度決策等應用的全面融合……

「通過深度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現代信息技術,南沙的供水服務品質和安全保障得到了全面提升,我們這裏的出廠水質優於國家標準。」南沙粵海水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顯東介紹。

彰顯科技水務的粵海力量

除智慧水廠,「智慧原水」工程、「碳中和」水廠、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聚焦以「智慧水」守護民生幸福這一目標,粵海水務相繼建設了一系列示範項目,打造了科技水務的粵海模式,彰顯了作為水務行業科技領軍企業的粵海力量——

堅持創新驅動,激發內生動力。通過持續深耕水務新工藝、新材料及低碳節能技術開發應用、智慧水務、環境監測、水務增值業務等領域,粵海水務堅持自主創新,着力構建以核心業務為主導、多領域延伸的多元化產品和服務體系,在智慧管網、智慧生產、智慧服務、智慧管控、智慧工程五大核心領域,推出了20餘項覆蓋「水廠生產-管網輸配-用戶服務」全流程的高新產品及解決方案。

通過技術反哺與生態共建,粵海水務打造的智慧水務新範式,為行業發展注入新動力。當下,粵海水務的智慧化實踐不斷形成技術溢出效應,主導編制的《調水工程智慧化建設規範》成為行業標桿,與頭部科技企業共建的「鯤鵬實驗室」相繼孵化了十餘項自主可控的智慧水務核心產品與專利,為水務行業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的發展做出了示範。

堅守國企責任,煥發紅色魅力。一直以來,粵海水務傳承紅色基因,發揚「時代楷模」精神,將保障國家水安全、維護健康水生態作為企業應有責任。圍繞落實節水優先方針,推動水資源利用方式實現深層次變革,粵海水務全面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依託雄厚科技創新能力和全國先行起步的「智慧水務」體系,持續運用高端化、智能化先進手段打造產業新動能,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和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為各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了粵海力量。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