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寶儀 廣州報道)廣東省政府近期出台12條政策措施,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AI)與機器人產業高地。在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4月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曾進澤在回答香港文匯報記者提問時提出,廣東將支持廣州、深圳、珠海等城市,與港澳合作在人工智能芯片、智能終端以及機器人伺服系統、減速器、傳感器等關鍵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上取得突破;同時共同開拓海外市場,借助港澳的國際化平台與網絡支持廣東省內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企業 「走出去」,提升大灣區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該12條措施從支持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優質企業、打造應用場景、培養引進人才、推進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提出「乾貨」,支持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
深化與港澳技術交流研發協作
相關措施多處提及粵港澳聯動發展,比如,在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等賽事中設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有關專項賽,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發展聯合實驗室等。曾進澤說,廣東省AI和智能機器人具備產業鏈完整、生態體系相對成熟、應用場景比較多元等優勢,香港在技術研發、國際化合作方面佔據領先地位。
曾進澤稱,下一步,廣東將以相關措施的實施為契機,進一步強化與港澳地區的合作。具體包括粵港澳深化技術交流與研發協作,攜手攻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關鍵技術難題,整體提升大灣區產業發展水平。同時,支持大灣區一些基礎比較好的城市,比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等,發揮各自優勢,與港澳合作在人工智能芯片、智能終端以及機器人伺服系統、減速器、傳感器等關鍵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上取得突破,協同推進灣區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集群建設。此外,還將共同開拓海外市場,借助港澳的國際化平台與網絡支持廣東省內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企業 「走出去」,提升大灣區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AI在製造業服務業領域大有作為
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會長王理宗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人工智能在製造業和服務業應用,可以幫助盡快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例如,在製造業領域,人工智能可以暢通供應鏈,實現柔性化生產,對設備故障進行檢修,對質量進行檢測等。在服務業領域,人工智能在旅遊、教育、醫療、養老方面都大有可為。如今「出海」正當時,在此過程中,香港可以發揮「超級聯繫人」作用,利用香港的國際通道和國際平台以及與國際接軌的科研技術,為廣東相關企業「走出去」提供支持。
「出海」重點可放在東盟市場

王理宗認為,廣東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企業「出海」重點可以放在東盟市場,除了利用香港各種國際優勢外,還可以借助香港整合國際上的人才,尋找研發方面的支持。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從大疆等創新實踐來看,港澳的大學研發團隊、各種國際資金以及便利的融資條件、與國際科技諮詢的對接等國際優勢,都可以成為廣東AI和機器人「出海」助力。除了傳統的歐美市場,東南亞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都可以成為廣東AI和機器人企業借助香港平台「出海」的主力拓展方向。
粵港澳合作前景
正在推進項目
●人工智能: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攜手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山大學、深圳優必選等機構與企業,深度開展廣東省智能無人裝備系統、視覺導航等領域聯合技術攻關
●機器人產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及其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牽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組建廣東省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聚焦攻關具身智能機器人的關鍵核心技術,打造具身智能機器人本體
未來三大方向
●技術研發協作:粵港澳深化技術交流與研發協作,攜手攻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關鍵技術難題
●產業鏈互補:支持大灣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等城市,與港澳合作在人工智能芯片、智能終端以及機器人伺服系統、減速器、傳感器等關鍵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上取得突破
●共拓海外市場:借助港澳的國際化平台與網絡支持廣東省內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企業 「走出去」,提升大灣區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