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
村民帶着鋤頭上台表演
大學生爲了一場「村晚」推遲返校
村支書上台舉着牌子爲農産品代言
紮根鄉土創業的民宿、村咖老闆喜上眉梢
……
剛剛過去的蛇年春節,一個個熱氣騰騰、别開生面的「村晚」場面,讓廣袤南粵大地上的村莊「鼎沸」,讓年味更濃,煙火氣蔓延。
當悠揚的客家山歌從粵北始興百年圍屋飛出,動感街舞與古老貔貅舞在廣州增城派潭鎮村晚舞台碰出火花,「頂流民星」潮汕如姨以「生腌英語」唱起《APT.》「炸」場……
如今的廣東「村晚」,已經從春節時村民們自娛自樂,演變爲跨越四季、攪動全網熱度的年度文化盛事。
「像追劇一樣追着‘村晚’看,是村民們對鄉土文化的熱愛和對家鄉發展的期待。」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旅遊休閑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孫九霞說,一台台「村晚」人氣爆棚的背後,有一股接地氣、活力升騰的文化創造力。
據統計,2024年,廣東共舉辦「四季村晚」活動1708場,累計服務群衆近2098萬人次。2025年,廣東「村晚」将跨越春、夏、秋、冬「全年無休」,韶關南雄市珠玑鎮珠玑村還将成爲2025年全國秋季「村晚」主場活動點。
是何等力量,讓「村晚」成爲「村BA」「村超」之後,又一「頂流」盛事?「村晚」爲鄉村打開「流量」入口的同時,又爲鄉村産業振興注入哪些持久力量?
新的答案正在書寫。
土味、村味,全村的精氣神
村民們把燈泡裝入鐵罐頭「打光」,借來老戲班的幕布,架上收音機就開演了……
在潮州市新圩鎮美術老師鄭明亮記憶裏,西山村辦「村晚」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990年。
30多年過去,一台小小「村晚」,調動起全村1900多人的熱情。
西山村「村晚」最大的特色,就是「從彩排就開始熱鬧了」。報名人數太多,登上「村晚」要先經曆「海選」,彩排從晚上七點半持續到淩晨十二點,從中擇優選用。
「村味一直是上‘村晚’的标準。」多年擔任西山村「村晚」總導演的鄭明亮說。
沒有酷炫舞台、專業技巧,隻有接地氣、原生态的「土味」表演,在直播、短視頻時代,一台台「村晚」爲廣袤南粵大地的無名村莊,打上鮮明的個性标識。
潮州市饒平縣浮濱鎮石槽村「村晚」迄今已經舉辦了37屆,首次舉辦是1988年,隻比央視春晚遲了5年。
今年的石槽村「村晚」,熱血沸騰的英歌、中學生表演的省級非遺「布馬舞」逐一登台,一展潮汕文化的古樸剛健。一段具有浮濱特色的浮濱雙咬鵝舞,極具生活情趣,又實實在在爲獅頭鵝「帶貨」。
河源市東源縣的南園古村「村晚」,聽客家山歌、看畲族藍大将軍出巡、品客家糯米酒……客家風味特别「濃」,在網友的小紅書記錄中,火光簇擁着在鄉間小路遊走的追龍隊,吸引成百上千的遊客湧入,500年古村的夜晚沸騰了。
小紅書上的河源萬人追龍。
除了展示獨具特色的非遺民俗,村晚「唱身邊事、演身邊人」,成爲村民們一年到頭要講述的「年志」或「大事記」。
今年的韶關市始興「村晚」,縣裏的幹部和群衆編排的歌舞小品《米粉西施》,在抖音上收獲不少點贊。這段俏皮的表演,将村民這一年來直播帶貨賣「宰相粉」的情景搬上舞台。
小小一碟「宰相粉」,是一千多年前,張九齡的母親爲兒子做的「宵夜」,「九齡故裏」的村晚舞台自然不能缺席。
好聽、好看、好玩、好吃!廣東「村晚」舞台的表演,土味更醇、農味變濃、鄉味更香。
去年5月,憑借英文歌《Sweet but Psycho》的「土味」演唱,汕頭市澄海區蓮上鎮盛洲村的如姨,意外走紅全網。她的「初舞台」,就是當地一台「潮」式「村晚」。
當身邊的同齡人都在唱潮劇、潮語歌時,喜歡唱英文歌的如姨成了村子裏不一樣的存在。「不一樣」的土味,讓人記住了如姨,也記住了原本不知名的村莊。
「村民的精氣神被激活了,更自信地展示自己。」在鄭明亮看來,「村晚」不需要高大上的舞台,以最質樸的原生态、最接地氣的煙火味,就能打動人心。
正如費孝通所說:「文化自覺是一個艱巨的過程,隻有在認識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觸到多種文化的基礎上,才有條件在這個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裏确立自己的位置。」村晚,就是村民們爲自己的文化找到位置和坐标的體現。
小舞台、大平台,讓鄉村「破圈」
「村晚」真正的比拼在場外,是一場看不見的流量争奪賽。
「‘村晚’不僅是一台晚會,也是農文旅的大秀場,終極目的是讓鄉村‘破圈’。」河源市東源縣文化館館長吳燕平說。
東源縣是廣東「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仙塘鎮紅光村村内的南園古村是保存較完好的代表性客家古村落之一,已有500多年曆史,入選3A級景區。
近年來,紅光村加強對古建築的保護,引進G咖啡、客藍手染基地等文旅新業态,南園古村不斷煥發生機。
「村晚」成了引燃南園古村網絡熱度的一串「炮仗」。縣文化館經費有限,吳燕平就找朋友拍攝、剪輯創意短視頻,在社交平台發起「我要上南園村晚」活動。
多方努力下,去年9月,2024全國秋季「村晚」示範展示活動在南園古村拉開帷幕:台上是群衆文藝彙演,台下是熙熙攘攘的村口集市,24個非遺項目、11種特色農産品琳琅滿目。
晚會瞬間「燃爆」了南園古村,常住人口隻有2300多人的古村,當晚就湧進了約4萬人,直播在線觀看人數也達到230萬人次,帶動商戶增收近40萬元。仙塘鎮紅光村黨支部書記潘國集透露,剛剛過去的蛇年春節假期,每天有将近18000人次走進景區。
如何讓「村晚」帶來的流量,轉化爲經濟發展的增量?廣東各地「村晚」大大方方亮出「當家産業」「看家本領」,可謂「當仁不讓」。
「‘村晚’不再是小舞台,而是群衆才藝大舞台、特色文化大秀場、文旅融合大平台。」茂名市文化館館長鄒志說。
「北有趕集,南有趁墟」。爲落實「百千萬工程」,茂名打造油城墟、窦州墟、高涼墟等6個示範墟市。2024年,茂名第二屆網絡村晚選址油城墟,不僅在線下吸引數萬觀衆擠爆現場,線上直播更吸引了60多萬人次,油城墟一夜之間「火出圈」。
在高涼墟的「村晚」舞台上,快闆劇《帶你去趁墟》幹脆請來各墟導遊,輪番向現場觀衆「安利」6大墟市好吃好玩攻略,鄉村「夜經濟」一下子具象化了。
在廣州增城派潭鎮,黃洞萬能村的「村晚」舞台上,村黨支部書記羅光宏化身「鵝司令」,聲情并茂地分享起自己養鵝的故事,逗得現場觀衆笑聲連連。
「爲了這台‘村晚’,村民們鉚足了勁,編排小品、舞蹈、脫口秀,讓更多人了解派潭鎮獨一無二的‘鵝文化’。」羅光宏告訴記者,黃洞村從2023年開始将肉鵝養殖産業化、規模化,成立了合作社,爲村裏提供了上百個就業崗位,如今已出欄6萬多隻大鵝,幾乎每天都有珠三角客商前來收鵝。今年大家幹脆就把村晚的主題直接定爲「滿載‘鵝’歸」。
「鄉村産業不能‘無中生有’,必須植根于地方既有的文化與資源,在文化自信中找到産業自信,拿出充滿文化情感的産品。」在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時事評論員曹林看來,當下鄉村全面振興的産業支撐,需要找到有地方文化識别度的印記。而「村晚」的舞台,無疑是發現鄉村「賣點」,讓鄉村産業得到個性化、情感化表達的「一扇窗」。
「村民的參與和支持是核心,企業的入駐和市場化運營是關鍵,政府的穿針引線、統籌協調也不能少。」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武文霞認爲,「村晚」火爆出圈的背後,離不開多元主體的共同推進,幾股力量缺一不可。
「流量」過後,村晚留下什麽?
一場熱鬧之後,「村晚」能爲鄉村留下什麽?
湛江市徐聞縣小蘇村,是祖國大陸最南端的一座小鄉村。一片平坦的磚紅色土地上,種植着大片大片的菠蘿。2007年,詩人黃禮孩回到這裏策劃「村晚」,小蘇村成爲他的「村晚試驗田」。
生活需要改變,生命需要表達。「對許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而言,一場‘村晚’給了他們個性化表達的機會。」黃禮孩鼓勵孩子們都去「村晚」舞台上露露臉,「他們多上上舞台,将來有機會去到更廣闊的城市,心态才能更加從容,不會怯場。」
「村晚」悄然改變着小蘇村,讓村民從中找到歸屬感。從第三屆「村晚」開始,考上高中、大學的孩子都會在「村晚」上得到表彰和資金鼓勵。每逢自然災害發生時,村民們還會通過村晚捐衣贈物、互幫互助。
鄉間閑坐,燈火可親。「村晚」不僅爲鄉村赢得流量,也帶來青年人的回歸。
今年春節,潮州饒平縣西山村「村晚」導演鄭明亮将「接力棒」交給年輕人。大一新生鄭栅妮回鄉後,和弟弟、妹妹一起加入鑼鼓隊,鑼鼓表演有模有樣,主持、舞蹈不在話下。
在廣州增城區派潭村,如火如荼的「村晚」帶火了村裏的民宿産業。
「山水田園間是一片廣闊的天地,人生是曠野而非軌道。」增城「95後」青年、宿山房品牌創始人劉子賓,留學歸來後選擇來到派潭鎮成爲一名文旅創業者。他登上派潭村「村晚」大舞台,分享自己創業故事。
「‘村晚’辦得好我們也沾光!」年輕的民宿老闆告訴記者,每逢派潭「村晚」,派潭鎮不少酒店民宿都會推出「村晚」特惠房或溫泉套票,吸引遊客體驗高端民宿、看「村晚」、泡溫泉「一條龍」。
「這不僅是産業的吸引,更有一種文化的感召。」在曹林看來,「逐事業而居」固然是年輕人的本能,但家鄉有「文化之根」,「帶着文化自信的産業,才是自己的事業」。
不是千村一面,而是千村千面,這或許是「村超」「村BA」「村晚」等「村字頭IP」,在全網爆火的原因。
在東莞厚街鎮,「村晚」的熱鬧還未散去,「村BA」的哨聲已經響起。
2025年厚街鎮籃球聯賽的決賽現場,3000多名觀衆将社區球場圍得水洩不通,線上直播間更是湧入上萬人。鎮上的湧口社區「村晚」,融合文藝表演與非遺集市、直播帶貨,線上觀看總人數過百萬……「村晚」「村BA」熱度從場内延伸場外,不相上下。
廣東開放大學文化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藍天認爲,「村超」「村BA」等群衆賽事有周期性,在一個時間段持續引流,「村晚」則更多與節慶挂鈎,如果将這兩大「村字号IP」強強聯手,可以将村IP的品牌能量最大化。
「借鑒貴州榕江的經驗,通過‘村BA’的品牌效應,對‘村晚’進行引流和活動升級,串珠成鏈,聯動相關文旅IP資源,打造特色鮮明、長線發展的文旅品牌。」藍天建議,以河源南園古村「村晚」爲例,非遺「上莞追龍」受到遊客熱捧,還可以與河源「中華恐龍之鄉」文化IP聯動,讓其在網絡時代更有辨識度。
讓「流量」變「留量」,吸引客流、資金「回流」,打造鄉村文旅業态發展的「閉環」,是「村晚」激活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
文旅實戰營銷專家、時代文旅董事長熊曉傑同樣認爲,「村晚」不應隻是昙花一現的短期活動,需要政府、企業和村民群策群力,形成品牌效應。
「當一台‘村晚’爲鄉村引流,其附加的經濟價值将顯著提升,同時也有助于吸引人才回流,緩解農村‘空心化’問題。」熊曉傑建議,将「村晚」作爲窗口,鄉村要主動引入外力、外腦,實現「破壁」式發展。
一聲鳴鑼開場,亘古延綿的文化脈搏跳動起來,「村晚」舞台上的鄉村故事正在續寫,這裏不僅讓人看得見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更有創業青年追夢的「詩與遠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