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中電引兩創科「小幫手」 檢查電廠更有效率
2023-08-03 12:17

【識港網訊】

中電模擬「爬行機械人」於引水渠檢查的情況。

工程人員示範應用「籠網式航拍機」。

創科在不同範疇也能「幫到手」。中華電力近日介紹兩項機械小幫手,分別是「籠網式航拍機」和「爬行機械人」。中電發電工程總監吳祺安指,希望利用創新科技令工作更有效率、安全和符合成本效益,長遠亦計劃與本地創科團體及大學合作,探討是否有更好科技能於發電廠環境應用。

吳祺安透露,發電廠鍋爐高60至70米,以往需要搭建棚架或工作平台才能進行檢查,需時十多日和花費逾百萬元。中電遂於2019年引入專在室內飛行的航拍機,名為「籠網式航拍機」,價格約數十萬元,更可以不斷重用,大大節省成本。

中電發電工程部工程師黃頌恩介紹,「籠網式航拍機」配備激光雷達和感應器,無需全球定位系統都可穩定飛行,更配備防塵照明系統與4K高清鏡頭,可傳送不同設備的清楚影像予工程師,由於電池只可工作10分鐘,所以每次檢查前均要有飛行計劃和風險評估,而且要預備數顆電池。航拍小隊的五位成員都已獲取民航處認可的進階等級遙控駕駛員證書,現時已有三部室外航拍機和兩部室內航拍機,室外航拍機重量約2.5公斤,還可再佩戴500克裝備,航拍機更設有三維模型作量度,讓工程師有更多資訊安排進行大型維修。

「爬行機械人」可輕易入引水渠

此外,發電機是需要與很多輔助設施一同運行才可發電,其中一項輔助設施是地下引水渠,以往是需要派受過訓練的員工負責檢查,惟管道是密閉空間、距離長和需佩戴呼吸器才可進行檢查,風險很高,公司已就此特別設計「爬行機械人」代勞,令操作與維修更有效率和更安全。

中電發電工程部高級工程師楊惠敏指,由2021年起引入「爬行機械人」代替工程人員進行引水渠檢查,2022年起在發電廠全部引水渠應用,而引水渠是每五年進行一次檢查。機械人體積較小,闊40厘米、高50厘米,可輕易通過80厘米井口進入引水渠,其頂部還配備燈和可作360度旋轉鏡頭,它更能屈能伸;而機身有10米防水與深坑紋的車輪,在濕滑不平地方可順利行走。機械人同時配備連接線,可提供無間斷電力,實時記錄機械人位置,於緊急時刻更會作為安全繩,避免與機械人失去聯絡。

楊惠敏續指,引水渠長度大概是1400米,以往安排工程人員檢查需花費五至七日,現時透過機械人檢查只需兩日便可完成。機械人拍攝的短片更方便團隊以後翻查和制定更完善維修保養策略。她還提到,透過創新科技能成功減低工作中風險,為同事提供安全舒適工作環境,對團隊來說非常有滿足感。

责任编辑:s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