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超是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也是深圳前海法院香港地區專家陪審員、專家研究員,近年來,他積極參與到前海法院推進跨境商事法律規則銜接的研究和實踐工作中。在他看來,為大灣區高質量融合發展「燙平皺褶」是灣區法律人的責任和使命。
擔起灣區法律人的使命與責任
「記得是2018年的夏天,我到前海法院參加陪審員任命儀式,借着當天法院舉辦開放日活動的機會,我和其他陪審員同事一起參觀了前海法院,也全面了解到前海法院建設司法改革示範法院的工作成效。」習超回憶,「當時我們都被前法人專業敬業、上下齊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所感染,有機會與這樣的團隊一起為大灣區發展出一份力,既是榮譽,更是責任。」
習超積極參與到前海法院案件辦理中。他與法官組成合議庭,參與了涉港商事案件的審理。「前海法院在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辦理過程中,深刻把握商事案件的規律和特質,充分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尤其注重保障當事人選擇適用域外法的權利,為當事人提供多元的糾紛化解方式,優化線上訴訟功能,實實在在方便當事人參與訴訟,這些都是前海法院推進跨境商事法律規則銜接最直接、最有成效的探索。」
「小處着手」為大灣區聯通法律「經脈」
2022年12月,前海法院發布了一系列跨境商事法律規則銜接制度成果,其中兩冊《跨境商事法律規則銜接系列白皮書》通過對內地與香港地區公司股權轉讓、民間借貸領域的實體法律展開比較研究,以負面清單的方式列舉兩地商事法律規則差異,旨在引導內地與香港地區法律規則認知與銜接的整體突破。習超作為前海法院港澳地區專家研究員,深度參與到跨境商事法律規則銜接制度制定的工作中。
「前海法院的工作團隊在推動跨境商事法律規則銜接工作中展示出強烈的使命感、深厚的專業素養和突出的創新能力。」習超表示,「儘管當時情況特殊,深港兩地來往不便,但前海法院的領導和法官經常通過視頻會議等多種方式,對這項工作的整體規劃、制度銜接具體問題的甄別等與我開展深入交流。」
比較公司法、金融和證券監管是習超最擅長的研究領域,他對前海法院發布《內地與香港地區公司股權轉讓規則比較白皮書》給予了最多的支持和幫助。在工作推進的過程中,他發現,前海法院具有敏銳的創新意識,善於抓問題、找痛點,以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跨境商事法律領域為「小切口」,為粵港澳大灣區「一國兩制三法域」商事法律規則銜接對接「大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來,前海法院從積極優化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審理機制,探索域外法查明與適用機制,引入港澳地區陪審員、調解員等具體的司法實踐入手,由點到面梳理司法實踐成果,形成「程序+實體」兩個面向延伸的跨境商事法律規則銜接制度體系。
「這是前海法院在大灣區內率先探索深港兩地司法、實務和學界緊密協作研究的新模式,一系列制度成果的發布也成功實踐了跨境商事法律規則銜接的新範式體系,為大灣區聯通『經脈』推動經濟融合發展提供了法治內生動力。」
「向前一步」 大灣區融合發展未來可期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正全力打造具有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都會區,努力推動產業、物流、科技、金融、貿易等資源在區域內快速流動、高度集聚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如何持續推進跨境商事法律規則銜接,消除法律差異,降低跨境商業和經濟活動的「額外成本」,是大灣區法律專業人士都應當思考的問題。
習超認為,地處在大灣區發展最核心區域的前海法院已經準確把握到了大灣區融合發展的脈搏,通過搭建平台、引入人才、整合資源、創新機制,夯實了跨境商事法律規則銜接的基礎,構成了大灣區法治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
「前海法院『粵港澳商事法律規則銜接研究中心』,邀請了包括我在內的多位香港和澳門的高校學者。」習超說,「中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理論對接實踐的研究平台,有利於開展聯動規則銜接研究,推動理論研究和實務探索的雙促進、雙提升。」
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融合發展,離不開國際一流法治生態的塑造。習超認為,前海法院已經開了一個好頭,接下來需要更加優化平台功能,深入開展法院與港澳法律專業團體或者高校科研院所的聯合研討,定期針對規則銜接的難點問題、典型案例等進行交流。同時,加強法院與港澳高校法學院合作,遴選接收司法研修生,藉助前海法院的平台為大灣區儲備通曉內地法律制度和港澳法律制度的涉外型法律人才。
「通過推進跨境商事法律規則銜接工作,旨在增進港澳法律執業人士、法律後備人才對內地法律制度和港澳法律制度的深度了解,深入溝通和互相認同。這種模式同樣也可延伸到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方方面面,」作為大灣區法治建設者,習超表示,「國家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生產要素自由且有序的流動,而這些『流動』追本溯源都是從人與人的交流、理解開始的,其所產生的『紅利』最終也會回饋到人們自身,所以大灣區的融合發展,始於每個人勤勉、誠懇、專業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