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兩會”召開為香港帶來利好與信心
來源:大公報    2020-05-21 11:38
全國“兩會”5月21日相繼拉開帷幕,舉世矚目。這是一屆非比尋常的會議,更是一屆意義重大的會議。在新冠肺炎對中國和世界造成難以估量影響的特殊時期,“兩會”召開,不僅彰示了中國抗疫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社會經濟恢復正常,更喻示著中國人民上下一心朝著更美好的未來邁出堅定的步伐。而“兩會”將釋放出什麼樣的積極訊息、作出怎樣的決定,全國人民翹首以盼,全世界高度關注。

【識港網訊】全國“兩會”5月21日相繼拉開帷幕,舉世矚目。這是一屆非比尋常的會議,更是一屆意義重大的會議。在新冠肺炎對中國和世界造成難以估量影響的特殊時期,“兩會”召開,不僅彰示了中國抗疫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社會經濟恢復正常,更喻示著中國人民上下一心朝著更美好的未來邁出堅定的步伐。而“兩會”將釋放出什麼樣的積極訊息、作出怎樣的決定,全國人民翹首以盼,全世界高度關注。

新冠疫情前所未有,展現出可怕的傳播能力及殺傷力。面對疫情洶湧而來,中央反應迅速而果斷,動員起十四億人民聯防聯控、群防群控。中國成為全球最早走出疫情的國家,這決非僥倖。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肯定“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這是中國制度的優勢。”

衡量一個制度好不好,關鍵看應對危機的能力。面對今次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中國政府通過了“壓力測試”,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事實上,內地抗疫是科學決策,充分尊重專家的意見,而尤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央始終將維護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所有的醫療費用由政府一力支付,體現了真正的人道主義精神,也是為民政府的應有承擔。

當內地疫情受控,中國迅速向各國伸出援手,輸送源源不斷的抗疫物資並派出醫療專家,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體現在實際行動之中。在剛剛閉幕的世衛組織大會上,中國決定捐款二十億美元協助全球抗疫,並承諾將共用疫苗,備受各國肯定。

內地的當務之急是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兩手都要硬。今年是實現全面脫貧、落實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也是完成“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國際疫情仍在高峰期、海外輸入疫情“壓力山大”的情況下,完成既定目標殊不容易。更何況,有些國家或出於意識形態的偏見,或為了掩飾在抗疫方面的無能,轉移民怨焦點,正瘋狂推卸責任,為中國的發展製造障礙。

面對空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央已有充分思想準備及應對之策,中央提出的“六保”、“六穩”,就是以保就業及穩經濟為核心。中國經濟有韌性、有潛力,社會發展大局將保持穩定。雖然首季經濟增長下跌百分之六點八,為改革開放以來所僅見,但第二季開始從穀底回升,全年有望實現正增長。至於今年內地經濟增長目標是多少,有沒有更新的發展計畫,答案將在兩會期間揭曉。

對香港而言,全國“兩會”的召開絕對是一大利好。國家始終是香港的最大靠山,而“一帶一路”的穩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計畫的進一步落實,為香港經濟復蘇和發展注入動力。粵港澳三方即將推出健康碼措施,為關口解封作準備,大大增強了市場信心。今次“兩會”期間中央將推出哪些涉港惠港政策,以從根本上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與長治久安,將是七百萬港人關注的焦點。

责任编辑:jessie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