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識港話事】忘了來路,卻躲不開族譜
作者:火山   來源:識港網    2025-11-06 16:08

近期,台灣網紅「館長」陳之漢赴福建漳州平和縣賴氏家廟,與當地宗親會談及賴清德祖籍,宗親公開表示「歡迎回來認祖歸宗」,引發兩岸網路熱議。片中談及賴清德祖籍於此,並以宗親口吻一句“歡迎回來認祖”作結。事件本身並無政治設計,也未出現當事人露面,但卻觸動了輿論神經。原因並不複雜:有人多年致力於切割身份敘事,強調所謂“主體性”,結果在一间古祠、一卷族譜前,不言自明的文化與血脈再度浮現。

這並不是一場口舌之爭,而是文明與歷史的實景對照。在中華文化中,“認祖歸宗”不是口號,而是最基本的身世倫理。姓氏、祠堂、族譜、鄉音,這些幾百年連續未斷的東西,不靠宣示維繫,也不因政治立場而更改。越是有人刻意描繪與傳統切割的形象,越容易在最尋常的民間情境中顯出尷尬與牴觸。歷史就站在那裡,不急不躁;文化也沒說一句話,就完成了回答。

近年台灣社會中,有些人喜歡把身份認同當政治工程來操作,彷彿只要話語塑造足夠用力,就能重寫過往。然而,族譜比口號更頑固,血脈比選票更長久。無論其政治主張如何,事實不會因此改變:兩岸同屬一個民族,文化根脈相通、情感底色一致。有人拒絕承認,反倒從另一面證明了那根深深的脈絡——否認本身即是證據。越用力扭頭,越顯得難以背離。

這場討論的真正意義不在於某個人是否“認祖”,而在於它再次提醒:歷史與情感自有分量,文明自有延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既是歷史事實,也是文化現實,更是時代走向。統一不是情緒口號,而是民族共同體的自然歸位。有人選擇背對,時間會慢慢讓他回頭;有人選擇觀望,現實會逐步給出答案。這不是壓迫,也不是催促,只是歷史規律的耐心與文化底氣的從容。

本網評論員 火山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