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恒生私有化須「過三關」
作者:馬翠媚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5-10-10 11:11

【識港網訊】滙控(0005)昨日宣布重大決策,以協議安排方式將恒生銀行(0011)私有化,為兩大銀行的「跨世紀情緣」寫下最新一章。值得一提的是,時隔逾半世紀,滙豐出手「銀碼」已從1965年的5,100萬元暴漲至1,060億元,足足翻了2,000倍,若交易順利過關,恒生將結束長達53年的上市地位。

滙豐集團行政總裁艾橋智、滙豐亞洲及中東地區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昨日聯袂現身解畫,惟有「神秘嘉賓」出現成全場焦點,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主席、全國政協常委王冬勝現身撐場以示支持,雖然全程「零發言」,但這位被譽為「滙豐通中關鍵人物」現身,市場解讀為別有深意。

 

表明與內地長遠戰略契合

資深銀行界人士分析,王冬勝亮相絕非偶然,相信既是向香港及內地監管機構發出強烈信號,表明私有化計劃與集團在中國的長遠戰略高度契合,更是為這單千億交易擔任「隱形護航」角色,為順利通過審批增加籌碼。

恒生銀行以往積極拓展香港商業房地產業務,近年來受市場不景氣影響,導致其不良貸款和資產水平在香港銀行業界屬相當高。滙豐此舉既能「打救」受不良資產困擾的恒生銀行,也能維持香港金融市場穩定,符合社會期許。

是次私有化尚須「過三關」,包括獲得監管機構「開綠燈」、恒生銀行獨立股東拍板通過,及香港高等法院的認可。鑒於準備計劃文件所需的時間,以及高等法院就計劃程序,在條件達成的前提下,預計建議將於2026年上半年完成實施。計劃須得到法院會議上至少75%恒生少數股東投票支持,及不超過10%所有條例無利害關係股反對票。

翻開歷史篇章,滙豐及恒生關係從來千絲萬縷。回溯歷史,恒生銀號於1933年由林炳炎、何善衡、梁植偉、盛春霖及何添創立,最初專營黃金買賣、找換及匯兌業務。及至1960年代,恒生已發展成本港最大華資銀行,風頭一時無兩。1965年明德銀號擠提觸發港銀危機,恒生亦受波及出現擠提。在當時港府斡旋下,滙豐出手「拯救」,以5,100萬元收購恒生51%股權,恒生從此成為滙豐集團成員。

當年那場「善意收購」一直被視為滙豐的神來之筆,既化解危機,又收編對手,更藉恒生扎根華人市場的優勢擴大版圖。自此兩行形成獨特競合關係:恒生專注做「市民銀行」,滙豐主攻跨國企業,雙劍合璧橫掃香港銀行業半世紀。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