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孫東:冀大學企業齊努力推薦人才
作者:江凌風、郭如佳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5-09-22 10:21

【識港網訊】日前公布的施政報告提到,政府會加大推動人工智能(AI)作為香港未來發展的核心產業。近日,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接受《大公報》訪問,詳細闡述了政府在AI發展、數據開放及治理、算力設施、資金支持與人才培養等方面的規劃與成果。

「隨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橫空出世,特區政府專門加快相關步伐,從幾個方面、幾個維度為香港人工智能發展布下一盤大棋。」例如在人才方面,孫東表示,立法會財委會早前批准30億元的前沿科技支援計劃,旨在引進世界上最頂尖的人才,涉及領域包括AI、量子科技、腦科學、積體電路等,冀支援至少10個頂尖的科學家帶來的團隊項目。換言之,平均每位頂尖科學家的科研項目會用1至3億元去引進,以加強香港創科競爭力。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今次施政報告中表示,AI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而香港具備科研、資金、數據、人才的優勢,並有豐富應用場景,有望成為全球AI發展樞紐。政府會加大推動AI作為香港未來發展的核心產業。

為此,特區政府新設的「AI效能提升組」,將於今年內制定工作計劃及時間表,目標是明年推展相關項目。該小組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擔任組長,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及業界代表擔任副組長。

AI工具將覆蓋200政務環節

孫東在今次訪問中介紹,「AI效能提升組」三大功能包括:第一,鼓勵政府各部門運用人工智能;第二,探索重組業務流程;第三,鼓勵各部門進行技術創新。如何選擇適合的項目?他續指出,「我們優先選擇與市民接觸的部門,並定期檢視部門的工作情況,同時,鼓勵部門自己申報。」孫東表示,工作組重點會關注市民所關注的熱點,「比如市民的投訴、建議大多集中在哪些部門,就優先對其部門使用人工智能改進。」

孫東透露,政府計劃在2026年將AI工具覆蓋的政務環節增至100個,2027年則增至200個,「這是具體的KPI」。他特別提及「港文通」、「港話通」、「港會通」等AI工具可協助各部門進行文件撰寫、翻譯、會議紀錄摘要及智能搜索等工作,亦希望AI工具能為市民提供個人化服務。

作為核心產業,特區政府對AI發展的多個方面都提供了支援。在「搶人才」方面,孫東表示,前沿科技支援計劃旨在吸引世界上最頂尖的人才,每一個計劃的支持力度從1億到3億港元不等,每個項目為期約五年。即總共30億的資金,預期可以支援至少10個頂尖的科學家帶來的團隊項目。「我們要求這個頂尖科學家是全職來港。當然並不意味着他不能跟其他地區搞合作,搞合作交流是可以的,只是主要工作是在香港。」

至於人才引進的時間表,孫東表示希望各間大學、科研機構、企業等各界一齊努力,真的把好的科學家引進來、推薦過來,「越快越好」。

 

沙嶺數據園目標支撐數字經濟

在算力方面,孫東介紹,香港已在最短時間內於數碼港建立自主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現時數碼港超算中心規模約3000匹,使用率已達90%,「到今年底,整個香港我們會提供超過5000匹算力,這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區,由政府所提供算力,應該都是非常少的。」為繼續加強算力,今次施政報告提出,要將沙嶺數據園區發展為數據中心和相關產業的數據園區,提供先進算力設施。孫東表示,沙嶺數據園區將由市場主導運營,政府提供場地,目標是支撐香港數字經濟,服務大灣區,未來亦希望為周邊國家提供算力支持;且沙嶺數據園區的規模將遠超數碼港。

在數據方面,孫東指出,過去幾年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於打造香港成為國際數據港,包括推動數據互通,「就以政府內部為例,首先要打通部門之間的數據互通,實現部門內的數據共用。」

 

香港共享數據處世界前列

其次,就是向全社會推出政府的數據集。孫東表示,目前香港已向全社會開放5500個數據集,年使用次數極高,就共享數據情況位於世界前列。孫東透露,香港與內地已簽署大灣區個人數據跨境安排,並考慮在大灣區以外的領域實施類似安排。「人工智能發展一定要確保管制,要安全有序。所以特區政府對人工智能的治理高度重視,先後出台了人工智能的道德框架;最近又出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開發及應用指引,為業界提供方向。同時,特區政府跟私隱專員公署緊密合作,注重數據跨境流通與私隱保護。」

至於AI風險分級,孫東表示即將成立的人工智能研發院需要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議,到時會研究相關議題。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