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如何更好地透過房屋政策,誘導市民尤其是青年向上流,而不是滿足於成功申請到公屋單位?房屋委員會今天(14日)舉行的公開例會上,房屋署署長將綜合回應對策。香港文匯報今日起一連兩集,透過個案剖析,以及參考社會制度與香港相近的新加坡,探討如何完善公營房屋政策,成就有為青年。
協助市民向上流已提上房委會議程,那麼香港目前公營房屋政策的痛點又在哪方面?輪候公屋19年的孫先生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近年坊間有一句潮語「得公屋得天下」,是調侃一些人錯誤地將「上樓」視為人生終極目標,為申請公屋不惜放棄及犧牲許多,由年輕開始輪候公屋到中年的孫先生可算是真實人辦。19年前,他每月收入超出申請公屋的入息上限近一倍,但見私樓樓價愈拋愈遠,置業夢難過登天,最後他把心一橫辭掉穩定的全職工作,從此做散工,以壓低收入符合公屋的申請要求,但由於非長者單身人士的公屋名額極少,他一等就近20年,搬出搬入過無數間狹小骯髒的劏房,回首當初的決定,他坦言後悔,但回頭已太晚,給時下青年當頭棒喝。

為探討公屋政策可以如何激發青年人的上進心,香港文匯報記者先後多次採訪孫先生。三個月前探訪他,當時他住在一單人床板,每日翻身都存在困難。三個月後,一切似乎都沒有變化。他向記者說,木蝨、蟑螂有時還是會爬上床,房東依舊冷處理。對於最近熱議的簡樸房規管草案,房東也本着「做得一日得一日」的心態,唯一變的是孫先生最近收到房屋署的新界公屋輪候進展通知,他發現至今已經輪候19年,但距離上樓的分數線尚欠10分。

做「遊民」感沮喪 看不到希望
這條上樓路比預期漫長,回想2006年,孫先生接近不惑之年,在零售業、文員等不同行業摸爬滾打十多年,有一份月入1.2萬元的全職工作,是當年申請公屋入息限制的1.7倍。收入超標而無法申請公屋,令他蹉跎多年未有固定居所,「我22歲從原生家庭搬出來,當年差不多是獨立生活的第十六年,卻沒有一個竇。」其間他在旺角、九龍城等地租屋,一個大約100呎的單位,租金佔其每月工資近三分之一。
不僅如此,業主每年都加租,「每當要加租的時候,我就得搬家,幾乎一年搬一個地方。」
做都市的「遊牧群體」令他感沮喪,但往上流卻看不到希望,申請公屋又不合資格,兩頭唔到岸的情況下,他突然萌生辭職以符合申請公屋資格的瘋狂想法。他說,當時市區三百多平方呎的房子卻要快四百萬元,「我點解不選公屋呢?有獨立廚浴,租金又這麼低。你去買私樓哪裏買得起?」下了決心後,他辭去穩定的全職工作,開始四處打散工控制入息水平,「你如果找一份工,怎沒前途每年都會加薪,加加吓很容易就超標,無法申請公屋。我就辭去那份工作,開始做些包裝、清潔和保安啊,控制收入在入息線下。」
剛辭職時,孫先生直言有種流浪的感覺,「沒有穩定工作,每天就是找零工,第二天再到特定區域工作。」但想到只要幾年便能上樓,一切似乎都可以忍受。其間也有僱主因為他工作表現良好,邀請轉全職,孫先生最後仍是婉拒,然而三年又三年,至今他仍未能如願上樓。

裸辭第六年已後悔 又不願前功盡廢
回首當初決定,有無後悔?他坦言,裸辭第六年時已開始後悔,不過想到已經花掉好幾年時間等待,不願意前功盡廢,「你申不申請(公屋)其實生活質素都差的,不申請的人(生活質素)未必就變得更高。在剛辭職時租屋開支大約三四千元,現在翻倍快八九千元。」他反問記者,當人工增幅追不上房租時「可以點」?他說:「以前房租只佔入息三分之一,我如果沒離開那份長工,現在租金可能佔一半人工,半份糧畀咗業主,我的生活質素又不見得會變好。」
在申請公屋面前,孫先生說「什麼都可以放棄」,「香港人其實每個都這樣,為了層樓可以放棄很多。你看那些買了樓的人,有份全職也不敢辭職,老闆難頂他都不敢辭職,加班加到很晚也死頂,只為供那層樓。這不也一樣是被那間屋綁住了,只是我跟他們被綁住的方式不同而已。」
學者倡對富戶加辣:助儲蓄鼓勵置業
有關注房屋議題的學者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香港公屋政策對申請者嚴、對富戶卻相當仁慈,當富戶入息超標5倍才需要遷出公屋單位,但上樓申請人稍稍超標即「出局」,令部分申請者故意辭職或減薪,保住入住公屋的資格。學者建議公屋政策着重發揮「推」與「拉」的作用,一方面,對現有的「富戶政策」加辣,將現時住滿10年才審查住戶入息及資產的時限收緊至5年,並要求超出入息限額2倍的富戶即時遷出。另一方面,政府亦可為富戶設置專門的儲蓄計劃,幫助他們儲起多繳的租金,在未來用於購置資助性房屋,鼓勵向上流。

「新鮮人」置業承擔能力續降
縱然現時樓價有所下降,但市民上車依舊艱難。新青年論壇早前的一項報告指出,持有大學學位的「新鮮人」(20歲至24歲)置業承擔能力不斷下降,以新界少於40平方米的「上車盤」為例,1988年該類樓盤的呎價相當於初入職大學生平均月入的22.5%,但2023年呎價已佔應屆畢業生平均月入的60.4%。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樓價和租金指數對比,香港整體樓價指數35年間的升幅高達957.7%,整體租金指數升幅亦高達230.5%,期內大學畢業生的月薪升幅僅69.2%,置業夢與他們愈走愈遠。
面對私樓高樓價與租金,公屋卻是「價廉物美」的選擇,以旺角公屋海富苑為例,一戶400平方呎的公屋,月租逾4,000元,而鄰近的私樓柏景灣同樣戶型月租近24,000元,公帑變相補貼近八成租金予公屋居民,兩屋苑同樣能享受奧運站的方便交通以及奧海城的便利購物設施,誰不心動呢?
公屋流轉率僅2.5% 遠遜新加坡
由於香港的富戶政策規定住滿10年,才需要每隔兩年進行入息及資格審查,換言之成功上樓後,即使突然暴富,只要無人揭穿,住戶隨時能住上十多年才交還單位。香港文匯報記者翻查資料亦發現,2024/25年度香港房屋委員會共收回20,440個公屋單位,公屋流轉率僅為約2.5%,遠低於新加坡去年10%至20%的流轉率。
香港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榮譽研究員何濼生向香港文匯報分析,建設公屋是德政,幫扶貧弱群體是政策目的。不過由於缺乏遷出機制,加上資源錯配,公屋吸引力過大,坊間出現「得公屋得天下」以及躺平排公屋的現象,「一上樓就成了神仙,凌駕於真正有需要的人頭上,有需要的家庭怎麼排都排不到!」
建議5年起審查 入息超額2倍強遷
他認為,現行的富戶政策軟弱,「公屋申請人稍微超出入息水平便無法輪候上樓,而超過入息幾倍的富戶卻僅是交較多租金,而且交兩三倍租仍比同區同大小的私樓平,怎願搬出?」他建議,特區政府參考新加坡設置公屋居住年限的做法,將現時住滿10年才審查入息及資產的時限收緊至5年,「新加坡的租賃房屋最多給兩年租約,香港收緊後仍比新加坡寬鬆。」
他又說,富戶政策應進一步加辣,進一步調升額外租金,當資產入息超出限額2倍,索性強制遷出。同時,何濼生認為目前公屋的租金釐定未反映地區因素,建議地段優越的公屋應收取較高租金。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成員、立法會議員梁文廣則認為需為現時的富戶群體設置「上流誘因」,建議政府推出「富戶儲蓄計劃」,幫助富戶儲起多繳的租金,用於購買居屋或綠置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