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2025年7月13日晚,為期十天的第三屆深圳光明區非遺文化藝術周活動在紅花山公園落下帷幕。這場集展示、互動、體驗、消費於一體的文化盛宴仍吸引了數萬市民參與。30多個非遺美食文創攤位、20多項非遺技藝體驗、AR劇本游、AI換裝與機器人象棋等科技互動,與紅花山的歷史底蘊和生態景觀交相輝映,讓市民深度觸摸文化根脈,共築非遺傳承新生態。
在前兩屆成功經驗基礎上,本屆活動全面升級品牌,通過非遺食野市集、技藝傳承工坊、非遺傳承體驗區三大核心區域,結合AR非遺探尋劇本游和AI非遺互動體驗兩大沉浸式科技板塊,以及光明文商旅展示長廊的「3+2+1」立體化非遺體驗矩陣,持續推動光明非遺文化創新性發展與創造性轉化,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極具觀賞性、互動性與時代感。活動由中共深圳市光明區委宣傳部、光明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光明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公明街道支持。
本屆活動最大突破在於科技與非遺的深度融合。AR劇本游《紅花山秘境·非遺尋蹤》 吸引眾多年輕人化身「非遺守護者」,在紅花山公園中解鎖任務,探尋玉律醒獅、何仙姑等文化密碼,寓教於樂。AI互動體驗區人頭攢動,市民爭相體驗AI換裝,感受科技趣味;AI機器人象棋對弈引人入勝;人體打印機、「國潮DP打卡」等數字藝術裝置成為拍照熱點,讓非遺煥發時尚活力。
技藝體驗區內,市民們親身體驗剪紙的巧思妙手、漆扇DIY的斑斕色彩、非遺紮染的天然意趣、非遺螺鈿的精雕細琢、掐絲琺瑯的金碧輝煌、非遺拓印的古樸韻味,以及涼帽彩繪、古風油紙傘、植物拓染、非遺竹編、非遺水拓、宋錦珍珠畫、繩結技藝、活字印刷術等豐富項目。團扇彩繪、京劇臉譜、石膏娃娃等手工體驗也備受歡迎,親子家庭在動手實踐中感受非遺魅力。
非遺糖畫、米糕、武漢三鮮豆皮等傳統美食喚起童年記憶。本土特色公明臘腸、晨光牛奶人氣爆棚。烙畫藝術、文創銅飾演繹非遺美學;3D打印潮玩、文創手辦、盲盒吸引年輕群體。在集味覺享受、文化消費、創意互動於一體的複合空間,市民在享受美食之餘深度參與文化創造。
本土民間傳說《何仙姑的故事》、南獅流派玉律醒獅舞、起源於西漢的烙畫藝術……自然與人文的深度交融的光明文商旅展示長廊集中展現光明非遺名錄、文旅景點、時尚商圈等,讓市民直觀理解非遺背後的歷史脈絡與工藝精髓,窺見光明「科學之城+人文之地」雙面基因。
本次活動設立田林農特產品展銷區。來自對口協作地區廣西田林的八渡筍、有機靈芝、野生板栗等地標農特產品及田林瑤族刺繡集中亮相。通過 「非遺文化賦能+特色產品展銷」 模式,搭建城鄉供需橋梁,推動區域協作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