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識港話事】粵車南下 大灣區融合之考
作者:安心   來源:識港網    2025-07-04 10:29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日前宣佈「粵車南下」相關安排,計畫11月開始以小規模試點形式進行。「粵車南下」是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央有關文件的要求,促進粵港兩地人員往來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這一政策的推進,不僅是交通領域的革新,更是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關鍵一步,背後蘊含著諸多機遇與挑戰,是灣區協同治理的破題之作。

粵車南下打破了以往交通流動的單向「北上」格局,實現了粵港車輛的雙向奔赴。對於廣東居民而言,能夠駕車直達香港市區,極大地提升了旅遊、探親、商務活動的便利性。以即將到來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為例,廣東車主可自駕到港觀賽,這將帶動家庭客群赴港,促進香港旅遊、餐飲、零售等行業的發展。

然而,政策的實施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香港地少人多,道路狹窄,市區泊位嚴重不足,初期每日100個南下名額雖看似保守,但仍引發了對於交通承載能力的擔憂。一旦粵車南下大舉放行,可能會加劇交通擠塞問題,影響市民生活。此外,兩地交通規則及法例不同,如行駛方向相反、掉頭和紅燈右轉規定差異等,也增加了交通意外的風險。

面對這些挑戰,需要大灣區內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在交通配套方面,香港應大力發展北部都會區,做好交通規劃和配套設施建設,提供完善泊位及更多轉乘交通工具,接駁道路配合內地車流,提升承載力。同時,針對內地駕駛者加強宣傳本港法例要求,清晰解說交通規則差異,確保駕駛者遵守本地法規。在停車繳費等細節上,要考慮內地車主的使用習慣,提前部署充電配套,避免政策推進出現瓶頸。

從長遠來看,粵車南下政策的實施需要循序漸進。以「小步快走」的策略,根據民情及交通承載力靈活調整配額,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優化運作流程。既要滿足兩地居民日益增長的跨境出行需求,又要確保政策實施過程中不影響香港的交通秩序與市民生活需要。

「粵車南下」計畫是粵港兩地政府透過「粵港交通工作專班」討論和推進的跨境便利措施,目的是方便兩地市民互訪,實現雙向奔赴。計畫在粵港雙方努力下提速至今年11月開始接受申請,屆時粵車可停泊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停車場,年內再讓合資格粵車駛入市區,初期每日有100個名額,後續將根據預約情況和公眾回饋,穩妥、有序地逐步增加名額。這是兩地政府部門在大灣區發展宏大背景下「協同治理」的顯著成果,相信在粵車南下的帶動下,更多打通障礙、貫通管道、雙向流動的兩地合作案例將不斷湧現。

粵車南下政策的落地是大勢所趨,它為大灣區融合帶來了新的機遇,也對灣區的綜合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在確保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加快落實步伐,讓這一政策成為大灣區互聯互通、繁榮發展的有力助推器。通過完善配套、加強解說、靈活調整配額等措施,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在大灣區內的自由流動,促進大灣區一體化融合向更深層次發展。

本網評論員 安心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