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美兩國在歷經數輪關稅緊張對峙後,終於在風口浪尖上達成協定,大幅度互降雙邊關稅。這一結果,既說明中國在中美貿易角力中穩健策略的正確性,也為全球經濟環境的穩定與復蘇注入了新的希望。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如今的局勢只是「緩和」而非「和解」,更談不上「終局」,若是踏入「速勝論」的陷阱而不自知,未來想必會吃大虧。
首先,《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的簽署只是一個階段性成果。這90天的緩衝期內,中美雙方仍需在技術轉讓、市場准入等諸多核心議題上展開談判。若談判破裂,關稅戰可能再度升級,市場信心也將隨之動盪。尤其特朗普政權一向善於出爾反爾,左右互搏耍小聰明,指望一份《聯合聲明》取得完全勝利視乎有點太過天真。
其次,中美貿易戰的深層次矛盾尚未解決。關稅只是美國用來削減中國出口產能的一張牌,而在其他方方面面,不論是美國對中國的晶片技術封鎖、電動汽車產業打壓,以及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絞殺,絕非《聯合聲明》這短短90天內能夠化解的。就連日本這個所謂的美國盟友在上個世紀都曾因一份《廣場協定》而在經濟上墮入深淵,所以說一句「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絲毫不誇張。我們需要認識到,對美國是不必抱有任何幻想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以實力為出發,未來兩國在科技、金融、軍事等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總的來說,這次日內瓦會議的成果,是中國在中美貿易角力中的階段性勝利,更是持久戰策略的體現。中國在談判中展現的骨氣、智慧與耐心,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與認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貿易戰的陰雲並未完全散去,未來的道路仍充滿挑戰。《聯合聲明》帶來的90天的緩衝期,既是機遇也是考驗,必須做好應對各種複雜局面的準備。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將繼續堅持「不惹事不怕事」的準則,力求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以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姿態維護多邊貿易體系與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
本網評論員 顏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