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第二屆「藝文香港」國際藝文博覽會於2024年12月19日盛大揭幕。博覽會將一連四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1E舉行,以「藝融天下 文薈古今」為主題,匯聚古今中外文化藝術佳作,分為六大版塊,以「4+2」內容形式呈現,包括中西當代藝術展區、貴州主賓省展區、香港藝術展區及數字藝術空間4大展示區域,以及國際藝文論壇、藝術工作坊2大版塊。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著名熔現實主義藝術家朱炳仁,今次於博覽會中展出逾30件藝術熔銅作品,全面展示中國銅雕藝術獨特魅力。12月19日上午,朱炳仁於會場舉辦「熔山鑄海——朱炳仁的銅藝術」國際藝文論壇,由「藝文香港」主策展人、美國寶爾博物館首席研究員兼副館長焦天龍主持,分享其熔銅藝術創作背後的動人故事及其心路歷程,更鼓勵年輕一代持續進行藝術創新,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發展。
天人造化:朱炳仁與熔銅藝術的故事
作為百年銅藝世家「朱府銅藝」的第四代傳人,朱炳仁對銅有著深刻的情感連結。此次論壇,他從中國歷史中輝煌的青銅文化講起,勾勒出銅文化的時代發展脈絡與藝術演變。從大禹治九鼎、三星堆的青銅器到後來的銅家什,銅在中華民族的藝術造與日常生活中,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朱氏家族與銅藝的緣分,則可追溯至清朝時期。1875年,浙江紹興的兩位兄弟朱雨相、朱慶潤在紹興石灰橋畔創立了「朱府義大銅舖」,在售賣的銅盆、銅壺上舞文弄墨、雕龍刻鳳,開創銅藝大門。一百餘年後,朱府銅藝在第四代和第五代傳人朱炳仁、朱軍岷手裡熠熠生輝。2006年,朱炳仁獨創了熔銅藝術,開創「熔現實主義」新流派。他指出,從青銅器到熔銅器,是世界銅文化的又一輝煌。
朱炳仁發明的熔銅藝術,打破傳統銅雕藝術對銅材料的固有認知和使用方式。他利用銅在高溫下融化後的流動性和可塑性,創造一種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拓展銅藝術的邊界。從此,堅硬的銅脫離了範模,被他賦予了流動的自由。「以前的銅藝,是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工匠先輩手中創造的精彩,而我們站在他們的肩膀上,要踩出新的腳步。」朱炳仁說。
如此具有獨特開創性的熔銅藝術緣何而來?朱炳仁提到,2006年,常州天寧寶塔發生大火,這座世界最高佛塔化為一片狼籍,等待涅槃重生。負責修復寶塔的朱炳仁和朱軍岷在修復過程中,發現了晶瑩的銅珠和千姿百態的熔銅結晶。思維活躍的朱炳仁,將之看作新的藝術形態探索密碼,據此發明熔銅藝術,「這是上天的藝術,是天給予我的靈感。」從此,中國五千年的鑄銅文化,跳脫出合范成形的傳統束縛,進入隨意賦形的自由境界。
祝福香港 激勵傳承與創新
今次帶上逾30件藝術熔銅代表作品來到香港展出,朱炳仁在講座中則特地介紹兩件作品,希望透過它們表達自己對香港的美好祝願。其中,大型熔銅藝術裝置《香江潮起》靈感源於香江的波瀾壯闊,用熔銅的流動與凝固,巧妙地捕捉浪潮的瞬息萬變。金燦燦的熔銅線條都充滿律動,展現富有生命力的香江之美。朱炳仁表示,香港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榜樣城市,他希望藉這件作品祝福香港的經濟繼續強勁發展,走向更大輝煌。
而他的另一件人體形體實驗性作品《跳舞的人》,呈現充滿力度而動感的人體抽象結構,傳達蓬勃的精神力量。「我認為我們現在,尤其是中國人,是十分有朝氣、有雄心的,我們要敢於向社會發出挑戰,要舞起來,做自己人生的舞者。」朱炳仁由此寄語香港青年人,希望大家帶著這樣蓬勃的生命力,從香港出發,走向全世界,掌握文化藝術創新的話語權。
此外,朱炳仁在講座現場還特地展示其個人題字作品《學而化之》,希望用此鼓勵香港年輕一代,將學習到的東西內化為自己的養分,「大家要有對生活的激情,要在人生道路上不斷地前進,通過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朱炳仁說。
熔銅藝術上的極高造詣之外,朱炳仁對傳統文化的熱情以及對香港及年輕一代的深情寄語,持續感染著現場多位觀眾。主持人焦天龍更指,朱炳仁此次來港,為今屆「藝文香港」定下一個十分高的起點與基調。
講座尾聲,觀眾報以熱烈掌聲的同時亦踴躍提問。其中一位來自香港、從事藝術及教育工作的觀眾提到,她認為類似熔銅藝術在香港十分罕見,原因其一是類似創作需要比較大的創作空間與展出場地,而香港地方較小,提問朱炳仁對此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朱炳仁對此回應:「香港很小,但是整個中國很大,中國內地是香港強有力的後盾」,他十分慷慨地表示,歡迎香港藝術創作者及愛好者到他在杭州的工作室參觀,到內地多多發展,在欣賞更多精美藝術作品的同時,亦能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共同為國家的藝術發展作出貢獻。
第二屆「藝文香港」國際藝文博覽會門票正在指定購票平台「快達票」網站及APP以電子門票形式發售,展覽期間於現場設有售票處,觀眾亦可現場購票參觀。
第二屆「藝文香港」國際藝文博覽會
日期:2024年12月19日至22日
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7時
地點:灣仔博覽道1號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