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港拍巴斯奇亞1982年破格之作《Donut復仇》
來源:香港商報    2021-10-08 16:41
繼今年早前於香港拍場亮相的《戰士》及《無題》均取得耀眼佳績後,佳士得近日宣佈,將於12月1日舉行的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間拍賣中,呈獻巴斯奇亞作於1982年的又一鉅作《Donut復仇》。

【識港網訊】繼今年早前於香港拍場亮相的《戰士》及《無題》均取得耀眼佳績後,佳士得近日宣佈,將於12月1日舉行的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間拍賣中,呈獻巴斯奇亞作於1982年的又一鉅作《Donut復仇》。

尚·米榭·巴斯奇亞(1960-1988) 《Donut復仇》 壓克力 彩色油畫棒 彩色蠟筆 紙本拼貼於畫布 243.2 x 182.2公分(95 3/4 x 71 ¾英寸) 1982年作

美國藝術家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出生於1960年,他先是以紐約塗鴉藝術家的身分獲得大眾認識,後來成為一位成功的1980年代表現主義藝術家。儘管在27歲時便英年早逝,但巴斯奇亞的作品至今仍深深影響當代的藝術家,而且價值不斐。

1977年,十七歲的巴斯奇亞和他的朋友埃爾·狄亞茲到下曼哈頓區的貧民窟玩塗鴉藝術,在當地的建築物上噴上彆腳的簽名「SAMO」,和一些簡潔的句子,像是「『SAMO』是條免責條款」等等。1978年12月,Village Voice週報登了一篇關於這些文字的報導。後來,巴斯奇亞在蘇活區建築物的牆上寫上「SAMO IS DEAD」,結束了關於SAMO的計劃。1982年為巴斯奇亞藝術生涯的重要分水嶺:藝術家前十大世界拍賣紀錄中有七件作品來自1981至1982年,包括佳士得香港於今年三月拍出的《戰士》,其成交價高達3.24億港元 / 4,200萬美元,成為亞洲拍賣史上最高價的西方藝術作品。

在這次的作品《Donut復仇》中,藝術家將燦爛醒目的粉紅色與深紅和黑色並置,將歐洲古典大師如卡拉瓦喬與當代美國波普藝術家如羅伊·李奇登斯坦,和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如威廉·德·庫寧等不同創作元素相互融合,是藝術史傳統與當代的碰撞。

畫面中央的人物揭示出巴斯奇亞獨一無二的藝術史觀,其深度與複雜程度令人嘆為觀止。透過圓滑曲線及魁梧形狀,巴斯奇亞以全新方式描繪其畫中主角。《Donut復仇》讓人聯想起藝術史中的聖人、救世主和國王,又與藝術家心目中的黑人英雄遙相呼應——包括爵士音樂家,拳擊手和棒球運動員——這諸多身份均與巴斯奇亞自己混合交融。

最難得的是,《Donut復仇》畫如其題,充滿樂趣,但同時亦保持了巴斯奇亞標誌性的緊迫與暴烈感。藝術家同期另一幅代表作題為《無須復仇(Do Not Revenge)》,和這幅作品結合起來看,也是玩了一場有趣的文字遊戲。

尚·米榭·巴斯奇亞在位於AnninaNosei藝廊地庫留影。 時為1982年,地點為紐約。 相片由MarionBusch拍攝。 畫作:©EstateofJean-MichelBasquiat. 由紐約Artestar授權。   圖:主辦方提供

公眾預展於11月26至12月1日在會展舉辦,需預約登記 infoasia@christies.com(點擊預約),而正式拍賣則於12月1日舉行。有興趣親身欣賞這件作品的朋友,不妨把握時間去看看吧。

原文鏈接:https://m.orangenews.hk/details?recommendId=1126552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