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30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中國—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溯源聯合研究報告。聯合專家組評估了關於病毒引入人類的四個路徑,認為新冠病毒「比較可能至非常可能」經中間宿主傳人,「可能至比較可能」直接傳人,「可能」通過冷鏈食品傳人,「極不可能」通過實驗室傳人。今年1月14日至2月10日,17名中方專家和17名外方專家組成聯合專家組,分為流行病學、分子溯源、動物與環境三個小組,在武漢開展了為期28天的全球溯源研究中國部分工作。
報告重申蝙蝠和穿山甲可能是導致COVID-19的病毒的宿主的觀點,同時表示,根據目前研究,上述哺乳動物物種中鑒定出的病毒都與SARS-CoV-2沒有足夠的相似性,不能作為其直接的祖先。水貂和貓對SARS-CoV-2具有高度易感性。
報告指出,新冠疫情可能在2019年12月中旬之前的幾個月開始爆發,預計是在9月底到12月初之間,但大多數評估認為是在11月中旬到12月初之間。研究小組綜合不同國家發表的表明SARS-CoV-2早期傳播的研究數據發現,一些疑似陽性的樣本比武漢的第一個病例更早出現,表明在其他國家有可能漏診。但到目前為止,該項研究的質量是有限的。
報告指,「在2019年12月之前,在任何實驗室中都沒有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病毒或基因組共同提供SARS-CoV-2基因組的紀錄。」 「鑑於上述情況,新冠病毒起源於實驗室極不可能。」
報告補充說,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可能不是疫情爆發的源頭,但是聚集在市場上的人群——密集的場所和開放的下水道——可能放大了病毒的傳播。
在市場上的抽樣檢查發現病毒存在於表面,但在動物或市場上出售的食品中卻沒有發現。此外,有證據表明,在華南市場爆發疫情之前,在其他市場,該病毒就已經傳播。
「許多早期案件與華南市場有關,但也有類似數量的案件與其他市場有關,有些案件與任何市場都沒有關聯」。報告指,「12月在更廣泛的社區內傳播的病例可能與華南市場無關,再加上存在與該市場無關的早期病例,可能表明華南市場並非此次疫情的最初源頭。」
報告總結,「因此,目前還無法確定華南市場在疫情起源中的作用,也無法確定感染是如何進入市場的。」
報告提到,華南海鮮市場的供應鏈包括來自20個國家的冷鏈產品和動物產品。由於在大流行的早期階段缺乏對冷鏈在病毒引入和傳播中潛在作用的認識,冷鏈產品沒有進行檢測。但專家組發現,冷鏈傳播增加了不同潛在引入途徑的可能性。根據對2020年期間武漢其他市場和華南海鮮市場上游供應商進行的初步抽樣和檢測,暫未發現動物體內傳播SARS-CoV-2的證據。
報告顯示,不排除新冠病毒以冷鏈食品為載體傳入的可能性。
![](../../../../images/user.png)
![](../../../../images/m01.png)
![](../../../../images/m02.png)
![](../../../../images/m03.png)
![](../../../../images/m04.png)
![](../../../../images/m05.png)
![](../../../../images/m06.png)
![](../../../../images/m07.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