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特區政府引進重點企業再有成果,引進辦今日(9日)將與新一批企業簽約,涉及十多家企業。消息指,名單中包括三家名列全球十大的藥廠,分別為GSK(英國)、Roche(瑞士)及Merck(德國)。另有瑞士金融科技公司Polkadot、美國文創公司Vobile等,均為業界表表者。市場人士指出,連同前年引入的阿斯利康在內,全球十大藥廠中,已有四家落戶香港,勢將為經濟注入新動力,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醫療產業的標杆。
施政報告提到,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擁有「引進來、走出去」的獨特優勢。在「引進來」方面,特區政府將吸引更多藥企落戶,進行罕見病藥、高端腫瘤藥及先進療法製品等臨床試驗和治療。
是次引入的三大國際藥廠,在專攻領域各具特色。GSK(葛蘭素史克)產品覆蓋抗感染、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科、腸胃和疫苗領域。超過120年歷史的Roche(羅氏),除提供腫瘤科、病毒學、免疫科、傳染病等藥物,亦是體外診斷、腫瘤組織診斷及糖尿病管理的先驅。至於Merck(默克),更有超過350年歷史,重點藥物涉及腫瘤、神經系統糖尿病及甲狀腺病變等,旗下默克雪蘭諾最核心的研究為腫瘤標靶藥物。
臨床獲國際認可 有利藥物註冊
對於為何知名藥廠鍾情香港,早年落戶的阿斯利康給出了清晰答案。阿斯利康香港及澳門總經理吳珊在貿發局《商貿全接觸》中提到,公司取得的科研成就,受惠於香港具國際水平的醫療體系及專業管理。香港的醫療機構及醫學院獲得國際認可,擁有多名於醫學界首屈一指的醫生及專業人才,提供優質且可持續的醫療服務及見解,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醫療產業的標杆。
與此同時,香港高效的臨床試驗平台符合國際標準,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歐洲藥品管理局、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等國際監管機構認可,可減少重複試驗的需要,大大加快藥物註冊流程。
有研究統計,8600多萬人口的大灣區,為香港的醫療研發提供很大的前景和機遇,不僅為患者提供了更廣泛的臨床治療渠道,亦為醫藥科研提供寶貴的資料數據,特別是香港可憑藉高質素的教育和培訓,為大灣區的整體發展作出貢獻。香港擁有經驗豐富和全球公認的科學家,大灣區可以利用這些專家在本地和全球的網絡,為國際的醫療保健創建一個更大的生態系統。
商界:營商環境友善 吸引外資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副秘書長李志峰向《大公報》表示,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擁國際視野同時熟悉內地營商情況,可協助海外企業打入龐大的內需市場。
香港中小企經貿促進會會長黃達勝向《大公報》表示,現時歐美經濟有眾多不明朗因素,相反香港經濟穩定增長,營商環境超級友善,吸引海外大批企業和人才來港發展,足以證明特區政府近年招商引資政策漸見成效。
談到香港賣點,黃達勝認為,香港稅制簡單,亦是區內唯一對資本增值及股息無徵稅,故成為跨國企業設區域總部熱點之一。

生科界:培育人才 完善生態圈
相達生物科技首席執行官招彥燾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三家全球十大藥廠簽約來港值得高興及歡迎,但需留意這些企業落戶的重心所在。
招彥燾表示,以往藥廠簽約來港設立基地,但主要以銷售市場為導向。若能來港開設研發中心或與大學合作,相信將對行業發展及香港科研產生極大裨益。大藥廠在資源、對病人了解及臨床應用方面的經驗遠超香港本地生物科技人才,由其牽動科研發展對整個生態圈具積極作用。
「若藥廠能將世界臨床醫學中疾病最確實的市場需求明確告訴香港,其研發項目如何與本地科研人員,如大學教授、醫院醫生等三方面聯動,一定會起到正面影響,使藥物研發到生產過程更加完整。」他進一步表示,過程中的行業竅門、機制及流程,能有效推動香港的人才培訓,亦響應國家科技教育人才一體化戰略。
冀北都區設廠 可促進就業
針對就業影響,招彥燾再次強調需了解藥廠來港拓寬業務的動機。他指出,上海、北京的生物科技生態圈較香港成熟,若僅來港增加銷售點,增加就業機會將十分有限。反之,若藥廠能作為研發中心,在特定疾病領域與醫療團體乃至政府合作,則能提供大量就業機會。他表示,若藥廠在北部都會區有空間建設生產工廠,將進一步擴大就業規模。
議員:期望病人可更快用上創新藥
立法會議員邱達根表示,近年特區政府政策、補助計劃與土地供應帶動創科藍圖落地,吸引國際企業落地香港。香港在藥物監管標準、臨床科研慣例、數據保存與專利保護等方面都具備獨特優勢,吸引生命科技方面的製藥、早期診斷與醫藥科技製造企業對香港持續看好。生物科技對廠房面積依賴較低,更重視設施安全、資訊與科研保護及臨床判斷是否符合國際標準,均與香港長處契合。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表示,GSK、羅氏等國際藥廠落戶,對香港創科、醫療領域有很大好處,除了能加速轉化科研成果外,藥廠的本地化布局將加速新藥上市進程,讓香港患者更快接觸到創新藥物,同時也能帶動醫療設備、研發服務等上下游產業聚集,形成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醫療中心的地位。
大灣區可作更廣臨床試驗
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指出,香港科研具國際聲譽,擁有五所「百強」大學與眾多具影響力學者。以往新藥臨床試驗受限於本地人口規模,但粵港澳大灣區8000多萬人口為臨床招募提供廣闊場景,對國際製藥與科研機構極具吸引力。大灣區融合為香港科研注入強心針,凸顯「背靠祖國、聯通國際」的一國兩制優勢,進一步強化香港作為全球創新高地與企業落戶首選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