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香港經得起風雨
作者:(大公報 記者 盛德文、余風、古倬勳、曾敏捷)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5-08-06 10:09

【識港網訊】香港天文台八日內四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昨日的黑雨更維持逾11小時,多區水浸情況嚴重;政府迅速作出協調應變措施化險為夷,在渠務工人努力疏通下,水浸來得快、去得也快。發展局截至昨晚確認全港有30宗水浸,渠務署表示全部水浸個案完成清理。

極端天氣漸趨頻密,有專家表示,連場暴雨後極有可能觸發次生災害例如大型山泥傾瀉,提醒斜坡有風險,市民要高度防範。他建議增加資源,強化強降雨預報,繼續協同做好預防災害。

前晚11時45分,天文台發出黑雨警告信號,香港多處出現嚴重水浸。至昨日清晨,雷雨區再增強,天文台在5時50分再度發出黑色暴雨信號。此時,全港多區錄得每小時雨量超過100毫米,其中新界荃灣、大埔、將軍澳及港島部分地區受災嚴重。天文台同步發出雷暴警告、山泥傾瀉警告和水浸特別報告。

工人埋首通渠 麵包充飢

大公報記者昨日在雨中走訪了多個重災區,發現港島西環受影響較大。在石塘咀的山道,雨水沿山道的「長命斜」沖瀉而下,形成「激流」,水深及膝,市民要涉水而行。在堅尼地城域多利道、士美菲路等路段,到處可見黃泥水在道路沖刷,水浸過腳眼。在半山干德道,大量雨水從兩幢住宅大廈之間的窄細空隙沖出路面,形成瀑布。位處半山的瑪麗醫院,大量雨水沖入醫院內。

將軍澳雨量最大,險情處處。敬賢里露天咪錶停車場自昨日凌晨起,洪水沿山路灌入停車場,出現嚴重水浸,八輛汽車浸在水深過腰的泥水中,有私家車幾近沒頂。渠務署通宵出動協助疏通渠道,派出強力排水機械人排走積水。有受害車主表示,今次大雨是過去幾年前所未見最嚴重的,比前年還厲害。記者所見,現場有十多名渠務工人不斷埋頭苦幹疏通,中午只以麵包充飢。

全港20宗山泥傾瀉

發展局昨晚表示,超過1500人參與應對暴雨,包括前線人員、駐守各部門緊急控制中心及保安局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的人員。發展局並協調組織了69支工程承辦商隊伍,隨時候命支援處理緊急事故。

天文台昨日凌晨2時15分發出山泥傾瀉警告,截至昨日晚上10時30分,土力工程處接獲共20宗山泥傾瀉報告,分布全港多區。土木工程拓展署土力工程處總土力工程師呂樂心向《大公報》表示,山泥傾瀉警告生效後,土力處會提供24小時緊急服務,為有需要部門提供應變意見,昨日已完成視察8宗影響較為嚴重的山泥傾瀉事故現場。呂樂心提到,土力處近年積極研發應用創新科技,應對極端天氣帶來的威脅,包括運用人工智能分析降雨量、山泥傾瀉報告位置及斜坡數據等,估算山泥傾瀉風險,及早向市民預告可能有山泥傾瀉風險的地點。

環境及生態局昨日表示,在惡劣天氣下,局方及其轄下部門當值人員、承辦商當值職工緊守崗位,致力確保屠宰服務、電力供應等如常運作,減低暴雨對持份者例如漁農戶的影響。

衞生防護中心呼籲市民在惡劣天氣後,避免接觸土壤或泥水,減低感染類鼻疽風險。

增加資源 提升天氣預報精準度

黑雨期間全港多處出現山泥傾瀉。圖為路政署在新娘潭進行緊急斜坡及路面修復工程。

本港連日暴雨,山泥傾瀉風險驟增。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陳驥昨日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長時間降雨令土壤含水量過高、土質鬆散,加上香港多山,山泥傾瀉風險大幅上升。即使香港滑坡治理達世界級水平,市民仍需提高警惕。

陳驥指出,本港多山區,坡度陡峭、土壤較厚的區域為滑坡高發地帶,雨水持續滲入且排水不暢時,風險會顯著提升。目前,發展局轄下土木工程拓展署設有專責部門監測預防,而研究顯示4小時及24小時累計降雨量與滑坡風險密切相關,超標時風險會劇增。

陳驥建議市民,為安全着想,在連續降雨期間遠離斜坡及山區;留意電線杆及樹木傾斜等根部鬆動信號;而洪水危險性高,切勿在洪流中行走。

應對極端天氣,他建議加大對天文台及科研的支持,提升24小時至3小時不等的強降雨預報精準度,並增加資源投入以強化研究團隊,更好預防相關災害。

陳驥強調,滑坡屬次生災害,香港作為山區城市,需高度防範山泥傾瀉。本港應對地質災害的能力不斷提升,為市民安全提供最大保障。

多部門聯手應對暴雨

消防處

•8月5日截至下午4時,處理了42宗有人被困升降機報告、175宗自動報火警系統報告、36宗塌樹報告、7宗山泥傾瀉報告,及69宗水浸事故報告

路政署

•在各區水浸路段,迅速清理受泥水和雜物淤塞的路旁集水溝,重開受影響路段

運輸署

•持續檢視各主要幹道及沒有替代路線地點的連接道路清單,務求快捷分辨出須優先清理水浸和路面障礙物的位置,盡快開通阻塞道路

警務處

•黑雨警告生效期間,前線警員在多區協助受暴雨影響的居民,處理因水浸被困的車輛,清理鄉郊淤塞的渠口

民政事務總署

•開放15個臨時庇護中心,供有需要市民入住

房屋署

•8月5日截至下午4時,收到49宗住戶查詢,即時跟進處理

路政署通宵搶修 確保主幹道暢通

「這次最大的挑戰是暴雨持續時間長、分布廣,黑雨、紅雨接連出現,取消後很快又來,有道路剛清理完,一場大雨又帶來更多雜物及泥水,前線同事可謂疲於奔命。」路政署總工程師(新界東)林啟文昨日接受《大公報》獨家專訪時表示,截至昨晚9時,路政署共接獲逾460宗個案,涉及水浸、塌樹、山泥傾瀉等,出動約300人,清理路旁集水溝、移除塌樹,以及清理山泥及進行斜坡緊急復修等,確保主要交通幹線能開放使用。

天文台在前晚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林啟文說,路政署轄下的市區和新界緊急控制中心隨即啟動運作,包括他在內的控制中心同事,在收到個案後,會統籌及協調承建商到場處理,他形容,「電話信息提示整晚都在響」,前線及後方同事都忙個不停,他前晚只是睡了兩個小時。

林啟文表示,持續暴雨引致的水浸、塌樹及山泥傾瀉,於昨日造成部分道路封閉,經處理後,大部分道路已開通。其中大潭道近大潭篤水塘山泥傾瀉現場,傍晚已完成緊急清理,南行線重開供單線雙程行車;至於大埔新娘潭路的山泥傾瀉,導致南行行車線嚴重損毀,署方正利用堆石填方緊急鞏固斜坡,並爭取盡快恢復行車。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