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團結香港基金今天(31日)舉辦的團結卓爾論壇探討香港特區在《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中的角色。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總監、OASA創星匯外務副主席、飛龍太空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及首席執行官柏坤霆(Quentin Parker)教授表示,在新的太空經濟時代香港發展不足,但擁有巨大潛力,包括創造高科技就業機會。
團結香港基金顧問、治理與管理顧問、太空經濟先驅兼OASA創星匯星際軍師李嘉樂教授說:「在美國,太空產業有38萬個工作崗位,過去10年每年增長18%;歐洲則只有美國的66%。在英國,太空產業貢獻了GDP的18%。隨着太空經濟發展迅速,我們有機會誕生一位先驅。」
夏利里拉集團:籲港把握1.8萬億太空經濟價值
夏利里拉集團家族理事會召集人Mahesh Harilela在演說時表示,太空經濟規模高達1.8萬億元,而新型太空經濟涵蓋衛星、太空旅遊、技術以及突破常規的思維,已不再是科幻小說,這是一股震撼的經濟力量,足以重塑國內生產總值、創造高科技就業機會,以及重新定義全球產業領導地位。香港則是一個超級聯繫人,一個能夠靈活地將資本、技術和合規性融合成一個成長引擎的金融中心。無人機、城市交通和智能物流等將在香港釋放無限的潛力與機遇。
柏坤霆強調,香港是全球三大國際貿易與商業金融中心之一,商業效率高居全球前10,政府效率高居全球前3名,已具備成為全球新太空和永續發展中心的條件。他說:「我們已經準備好了所有條件,如果我們能夠成為全球樞紐,就需要這些條件,實現新的太空及其永續發展。」
他又表示,香港特區在太空經濟方面正變得日益重要,因為中國是重要的太空科技強國,推動本港頂尖大學最高水平的技術創新,同時中央政府亦不斷為香港開綠燈,提供支援。此外,香港有強大保險證券專業服務,亦在投資及金融科技產業表現優異,這些優勢能助內地及全球推動新太空和太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