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多項數據與國際組織統計反映港聚財吸企
作者:(香港文匯報 記者 嚴鍇華、蔡學怡)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5-07-31 11:05

【識港網訊】在全球資金重新配置的大背景下,實際經濟數據說明企業和人才用腳對香港投下信心票。香港特區政府《香港營商環境報告:一國兩制 獨特優勢》指出,去年香港是外來直接投資流入金額全球第三大的經濟體;期內投資推廣署協助539間內地或海外企業,在香港開設或擴展業務,按年增長超過四成;截至今年6月底,註冊的本地公司總數約150萬間,註冊非香港公司的總數達15,509間,俱創歷史新高。自一系列招攬人才措施於2022年年底推出以來,截至今年6月底,所有人才入境計劃合共收到近50萬宗申請,當中近33萬宗獲批,近22萬人已到港。報告指出,關稅戰促使全球資金重新配置,特區政府會把握好多國需要分散地區風險的大趨勢,着力吸引外國企業和資金進駐香港。「環顧亞洲,香港的確集所有優越條件於一身,香港絕對是商界大展拳腳、企業家成就夢想的理想營商之地。」

報告指出,從直接投資金額來看,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表的《2025年世界投資報告》,去年香港是外來直接投資流入金額全球第三大的經濟體,流入金額達1,260億美元,較2023年的1,130億美元更高。

報告指出,根據特區政府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多達9,960間,按年增加約10%,當中包括1,410間地區總部、2,410間地區辦事處及6,140間當地辦事處,反映大量海外和內地企業仍然選擇在香港落戶。

引進重點企業 大力扶持初創

目標企業紛紛來港,特區政府自2022年12月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至今,共引進84間重點企業來港開設或擴展業務,當中不少是市值或估值過百億元的創新科技企業,擁有行內前沿技術,預計未來數年,相關企業可為香港帶來約500億元投資,以及創造超過兩萬個職位。

報告指,這些企業普遍認為香港擁有成熟的金融體系,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在學術和研發上有非常扎實的基礎,並可作為基地開拓內地和全球市場。

香港的創科生態圈日趨蓬勃,繼續穩佔全球初創企業樞紐的領先地位。去年香港有約4,700間初創企業,較2023年增加10%,創下歷史新高,當中超過四分之一的創辦人來自境外,這些初創企業僱用超過1.7萬人,按年增加7%,涵蓋金融科技、電子商貿、資訊電腦及科技等各行各業。

引才十萬計 育才排名續升

特區政府自2022年年底起推出一系列招攬人才措施,截至今年6月,「高才通計劃」共接獲約13.5萬宗申請,超過10.8萬宗獲批,大大豐富香港金融、貿易、創科等不同行業的人才庫,緩解企業在招聘人才方面的困難,同時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地位。

在積極引進各地人才的同時,香港在培育本地人才方面亦不遺餘力。根據國際管理發展學院2024年9月發布的《2024年世界人才排名》,香港由2023年的第16位大幅上升至第九位,是2016年以來再次重返十大之列。

資金持續流入

股市表現

●繼去年恒生指數上升18%,今年至今上升超過25%

●首半年每日成交額上升120%至約2,400億元

資產管理

●本月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公布的《2024年資產及財富管理活動調查》顯示,本港資產管理業務進一步增長

●截至去年底資產管理總值超過35萬億元,按年增加13%

商界:報告增強投資者信心

香港商界表示,報告真實反映香港營商環境穩健,並釋放出香港發展前景明朗、潛力無限的積極信號,提振了本地與海內外投資者的信心。有商界人士指出,香港仍是跨國企業拓展亞洲業務的戰略樞紐,其健全的法律體系、自由的市場經濟政策,以及高效的政府服務,為跨國企業提供了穩定且優越的營商環境,相信香港將繼續發揮連接內地與世界的獨特角色,成為企業拓展亞洲業務不可或缺的夥伴。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表示,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新征程,特區政府銳意改革,以新思維推動經濟多元化,向高增值方向發展,發揮香港國際化優勢,匯聚全球人才,將為香港各行各業升級轉型提供龐大發展機遇。中總會繼續致力拓展香港與周邊地區及環球經貿的聯繫,深化香港作為中國與國際經貿聯繫重要橋樑。

多項國際評級證港優勢重現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表示,近期多項國際評級與市場走勢亦印證香港優勢重現,政府此時加強對外說明,正當其時,亦極具意義。工商界應積極把握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機遇,在產業升級、品牌出海、供應鏈重構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香港銀行公會主席禤惠儀表示,作為世界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服務向來表現卓越,極具競爭力。銀行體系的穩健及韌性,充分體現在盈利、資本充足比率及風險管理等多方面,為企業提供便利穩定的營商環境,有利企業長遠發展。香港銀行業將繼續與各界緊密合作,發揮香港獨特的優勢。

法國大型跨國工程諮詢集團Egis Group港澳公司董事總經理熊健強調,香港仍是跨國企業拓展亞洲業務的戰略樞紐。「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物流中心,始終保持着獨特的競爭力和吸引力。其健全的法律體系、自由的市場經濟政策,以及高效的政府服務,為跨國企業提供了穩定且優越的營商環境。此外,香港優越的地理位置、世界級的基礎設施,以及高度國際化的專業人才庫,使其成為企業拓展亞洲連結全球業務的理想樞紐。」對香港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海問律師事務所香港辦公室合夥人劉洋表示,法律制度的穩定與透明,與香港整體優質的營商環境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法治保障營商信心,而持續開放、多元與高效的營商環境亦為法律服務行業帶來龐大需求與發展空間。這種正向循環,令香港能夠持續吸引國際企業和投資者進駐,進一步鞏固作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橋樑。

達盟集團北亞區董事總經理陳琪表示,「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核心優勢,包括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自由貿易制度及法治精神依然穩固。各行各業仍可在公平、透明的環境中發展,這對跨國企業而言尤為重要。「我尤其欣賞報告強調政府持續維持簡單低稅制、高效廉潔的施政風格,並保障資金、資訊及人才的自由流動。」這些條件正是集團等跨國企業選擇香港作為區域樞紐的關鍵因素。

OfferToday(今日人才)運營組長陳柳芮指,香港健全的法律體系、高效的政府服務、四通八達的區位優勢及高度國際化的人才資源,為人力資源企業提供了卓越的發展土壤。「作為連接中國內地與全球市場的戰略樞紐,香港憑藉其自由的經濟政策、穩健的商業環境,以及頂尖的專業人才庫,賦予我們打造跨境人力資源解決方案的獨特優勢。深信香港將持續扮演亞洲商業核心的角色。」

司局長:積極推動政策配合 全面鞏固擴大優勢

香港特區政府多名司局長昨日在社交平台表示,《香港營商環境報告:一國兩制 獨特優勢》闡述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全方位說明香港開放、安全、穩定、高效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各司局長會繼續於自身範疇內積極推動政策配合發展,全面鞏固及提升香港國際競爭力。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表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香港營商環境如此優良,重要原因之一是香港具備國際化、高水平、信譽好的法治環境及法律服務,是公認的國際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提供高質量的法治保障。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今年香港金融市場表現穩步向上,局方將積極把握這股增長勢頭,持續推動多項政策措施,包括進一步優化上市制度;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發展金融創新,推動數字資產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及吸引更多具潛力的優質企業來港上市,便利企業在港設立財資管理中心,拓展全球業務。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表示,縱使香港面對複雜多變的外圍環境,經濟結構正在升級轉型,但機遇大於挑戰。政府會繼續引領各界識變、應變、求變,並用好「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開拓新機遇,為香港共創更美好明天。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報告提到特區政府正全力推展北部都會區,該局會繼續結合「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的雙重優勢,採用更多元的發展模式,推動公私營合作,包括計劃在今年內開始陸續為包括住宅、產業及社區設施用地的「片區」進行招標,同時研究由政府成立公司建設及營運位於洪水橋的產業園區,透過靈活批地和招商措施吸引企業落戶產業園。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該局將繼續致力發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擔當國家與全球聯繫的橋樑。政府現正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做好「留學香港」品牌,向世界推廣香港專上教育,吸引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生來港升學和進行研究。明年,香港將主辦亞太國際教育協會年會暨展覽,局方將大力宣傳,向全球展示香港致力促進國際教育合作、推動跨文化和學術交流的承擔,提升香港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隨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即將開園,以及北部都會區新田科技城的發展,將會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局方期望與業界能共同抓緊機遇,擁抱創科,努力發展順應全球趨勢的新領域,以實現香港高質量發展和塑造更優質的營商環境。

署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何啟明表示,局方定當再接再厲,確保各項招攬人才措施具競爭力並有效應對本地人力需要,繼續積極革新及優化各項輸入人才機制,包括在兩年間兩度更新「人才清單」,加入推動「八大中心」發展的專業,以及在上月底推出新渠道為八個人力極短缺的行業引入年輕、具經驗的中端技術專才,人才服務辦公室亦會繼續加強全方位工作。明年初透過再度舉辦國際人才論壇向世界展示香港作為國際人才樞紐的魅力。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指出,局方會用好三跑道系統,提升香港國際機場聯繫緊密度,並擴大「機場城市」發展、積極發展多式聯運、發展飛機租賃及航空融資,以及全力推進低空經濟發展。由政府牽頭及構建的港口社區系統,將於明年1月起推出系統供業界廣泛使用。局方亦會着力推進綠色航運發展,以及與業界攜手,拚市場、拚貨源, 外通「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內聯內陸省市,推進物流發展。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表示,文化、體育及旅遊對推動香港經濟增長起着重要作用。當中旅遊業是香港經濟支柱之一,來自內地和世界各地的旅客為香港帶來酒店、餐飲、娛樂、零售、交通運輸等多元消費,製造大量職位。局方積極推動文體旅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三者的協同效應,為香港創造更多機遇,同時提升國際大都會品牌形象。

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表示,報告全面展示香港的制度優勢與營商信心,署方將繼續全力推動以策略性產業為重點的招商工作,配合政府政策方向,包括發展低空經濟、推動綠色轉型及拓展烈酒貿易等,吸引更多具潛力的企業和資金來港。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