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近期香港經濟不斷迎來好消息,例如經濟錄得連續9個季度增長、出口貨值連升16個月、金融市場持續走高等等,令人振奮。同時也出現諸如失業率輕微上升、老字號結業、大型連鎖快餐店出售全部自有商舖等事件。到底應當如何看待香港經濟發展現狀和趨勢?事實上,香港發展既要縱向比,也要橫向比;既要看到問題,也要看到機遇。目前香港正處在產業結構深刻調整的關鍵期,但香港和其他地區相比,有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優勢可以加快轉型升級,這既需要政府的支持推動,更需要企業自身把握好機遇。
香港經濟從2019年之後,便進入全面的調整期,當中既有疫情的深刻影響,也有香港自身結構調整、產業業態變化的因素,亦包含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大調整的衝擊。而在美國今年發起全球貿易戰之後,這種調整的結果日益顯現出來。對於香港而言,經濟調整體現在傳統行業面臨嚴峻衝擊、新興產業競爭力仍未鞏固,市民對前者的感受尤深。
昨日有媒體報道,某大型連鎖快餐店標售8間自有的地舖,市值13億元,引起各方關注。有解讀認為,這反映了外資看淡香港的資產以及零售業發展,等等。另一方面,政府最新數據顯示,香港4月至6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維持3.5%。有分析稱,這是香港經濟增長未能惠及市民的反映。此外,過去數月來,不斷有「老字號」店舖結業,而樓市、商舖蝕讓的個案不斷出現。這些事件幾乎在同一個時段湧現,便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覺,認為香港經濟「不行了」,但事實並非如此。
要從全局看香港發展形勢
首先,從就業情況來看,受一些企業倒閉等影響,失業率較2月至4月微升0.1%至3.5%。失業率上升這是不爭的事實,但與其他地區如周邊的韓國或美西方國家相比,這個數字仍是偏低的。回顧2019年11月,也即香港經濟歷史頂峰之時,失業率也在3.2%左右徘徊。因此,不能簡單以微升的數據判定香港經濟在下降,更重要的是,香港就業人士的收入中位數是在上漲的。
其次,從零售市道來看,由於業態根本性轉變,尤其是網購以及遊客消費模式的變化,過去一段時間香港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是在下跌的。但實際情況正在悄悄發生變化,例如5月份的數字扭轉了連續14個月的下降趨勢,錄得2.4%的增幅。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表示,香港今年上半年共有2400萬旅客訪港,同比增長12%,當中非內地旅客大漲17%。我們看到「倒閉潮」,同時「開業潮」也在出現,公司註冊創出歷史新高。
上述兩個範疇的例子,可以說明一個事實,這就是香港經濟結構進入深刻的調整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但形勢絕非全然負面的。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總體上香港經濟仍然充滿活力和機遇。
例如,從昨日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最新數字來看,6月香港整體出口貨值按年增長11.9%,雖然較5月相比放慢3.6個百分點,但卻是連升16個月;進口增長11.1%,屬於連升6個月。上月有形貿易逆差擴大至589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特朗普今年4月發動全球貿易戰之後的持續升幅,當中反映了香港應對風險的能力以及強大的競爭能力。
又比如,今年香港股票市場重拾上升軌跡,大市交投顯著增加,今年來的平均每日成交額增至逾2400億元水平,而IPO集資額亦暫列全球第一。不僅是量的增加,港股也迎來質的提升,特別是自2018年推行「18A」章改革以來,上市的新經濟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已升至約370家,佔上市公司數目約14%,市值佔比超過27%,交投額佔比更超過30%。
更重要的是,在全球政經環境不明朗中,香港的自由港地位穩定發展,以及法治體系完善,在國際投資者眼中成為了穩健和可信賴的資金安全港。截至今年4月,香港銀行存款總額超過18萬億港元,較2022年6月底增加了約19%。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投入到香港,香港的基金及家族辦正在大幅增加。此外,大量的創新科技企業不斷在港落戶。
積極提供政策支持引導
這些數據說明,香港經濟發展穩健,且在金融、貿易、創科等方面充滿活力,成為推動香港整體發展的主要動能,絕非有些人所謂的「不行了」。背後的原因在於,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優勢,更背靠國家14億超大規格市場,得到中央全方位的支持。回顧過去,香港每次面臨產業調整,終能不斷克服困難並實現新的飛躍。這就是香港應對挑戰的信心和底氣所在。
當然,發展的是動態的,當前出現的問題挑戰要正視,識變、應變、求變是不變的應對之道,特區政府的積極支持與引導必不可少。未來可就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提供實質性支持,尤其在鼓勵企業適應新業態主動應變方面。例如推出數碼轉型補貼計劃,資助中小企採用雲計算、電子商務和數據分析技術。建立數碼化資源平台,為中小企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與科技企業合作,推廣價格親民的數碼解決方案,降低轉型成本。而企業自身也要因應形勢變化,不斷創新吸客。事實上,香港人向來以靈活應變著稱,在政策的配套支持下,能夠在產業調整過程中站穩腳跟。
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以客觀態度看待香港的發展,以積極態度主動創新求變,共同努力推動香港新階段發展。尤其要充分運用好中央的支持政策,主動對接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加快推進北部都會區建設,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的機遇和潛力,從來都不應被低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