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陳成爐|把人工智能的餅在香港做大
作者:文/陳成爐(作者為江西省政協委員、江西省旅港同鄉會會長)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5-07-30 11:31

【識港網訊】日前在上海舉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香港館」驚豔亮相。香港貿發局聯合香港數碼港、香港科技園公司組織了18家香港人工智能企業參展,通過1場展覽+1場論壇+N場展商專題對話,充分展示了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蓬勃生態。

這是一次不容錯過的盛會。在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迭代,迎來爆發式發展的世界潮流中,香港不僅沒有缺席,更走在了時代前列。當前,全球智能化浪潮風起雲湧,人工智能領域創新呈群體性突破之勢,語言大模型、多模態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等領域日新月異,推動人工智能向更高效、強智能的方向快速發展。香港也正以實際行動將人工智能打造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無論產學研各個維度,都展現了良好勢頭。

在上游,香港擁有5所躋身全球百強的高校,其中在2025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香港5所高校的數據科學與AI領域齊入全球前50位;在下遊,香港科學園與數碼港目前已聚集超過800家AI相關企業,去年12月香港目前規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投入使用,數碼港人工智能實驗室也同步啟用。隨着政府和社會日益形成共識,人工智能在香港未來經濟中的份額必然越來越顯著。

這一切源於香港有着發展人工智能的豐沃土壤。特區政府早已進行產業布局,根據2025至2026財政年度財政預算案,香港特區政府計劃撥款10億港元,專門用來建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此外,批准5個由香港本地大學、科研機構等牽頭的項目,加速推動多個大模型相關研發工作。與此同時,香港不少企業也積極推動AI+行動,運用AI賦能各行各業,尤其是香港具有傳統優勢的金融和法律行業,更成為AI應用的重點試驗田。

不難看出,香港AI生態圈的發展正在良性循環的軌道上大步前進。這點在人工智能晶片龍頭企業NVIDIA(英偉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的評價中也可見一斑,正如他所言:香港的人工智能發展是世界級的,相關的研究引用次數是世界最多的地方之一,反映香港的研究出色,廣受其他研究人員的認同。

事實上,對正處於由治及興重要轉折的香港而言,發展人工智能的確有着特殊意義。聯合國的一份報告預測,到2033年,人工智能將發展成為價值4.8萬億美元的全球市場,規模相當於德國當前的經濟總量。當前,香港傳統經濟發展動能的衰減已肉眼可見,在外圍環境日益增加的不確定性中,找到發展新動力的時間窗口正越來越小,積極培育新動能,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已是當務之急。

「把經濟的餅做大」——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5年施政報告的首場地區諮詢會上對市民作出承諾。而他充滿底氣背後的邏輯是,香港創新科技曙光已現,特別是助推經濟的新引擎人工智能,已與香港社會產生了良好的化學反應。做大需要增量,增量來自創新,人工智能就是創新的重要維度之一。

中國是人工智能技術大國,目前已初步構建了較為全面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相關企業超過4500家,核心產業規模接近6000億元人民幣,產業鏈覆蓋晶片、演算法、數據、平台、應用等上下游關鍵環節。擁有「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獨特優勢的香港,一方面應通過發展人工智能加強自身競爭力,同時更應以此為抓手,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獨特貢獻。

這需要香港進一步吃透國家戰略,用好「一國兩制」賦予的巨大空間,既和內地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相關城市加強合作,在北部都會區等重要建設項目上充分發展創新科技產業,將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打造為國內甚至國際標桿,也要放眼國際,扮演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探索「內地場景驗證+香港國際輸出」協同範式,推動內地人工智能企業搶佔國際話語權,增強國際競爭力,共同助力國家AI產業高質量發展。

更進一步,香港可在此基礎上探索打造「國際人工智能中心」,參與國際人工智能規則和秩序的制訂,向國際社會提供更多香港方案,貢獻更多香港智慧。相信這不僅是香港實現自我突破的重要路徑,更是國家對香港未來所寄予的深切厚望。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