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23日到25日,香港傳媒高層人士大灣區參訪團在廣東進行考察。此次參訪團規格高,由香港中聯辦組織,成員由香港18家主流媒體高層組成,香港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擔任顧問。正在廣州訪問的特首李家超,23日下午特別與參訪團茶敘,其間談及對媒體在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三個支持」,即包括支持港媒多到灣區內地城市考察,挖掘更多故事;支持展現更多高質量報道,開拓視野、放大格局;支持呈現不同領域價值,讓各路專家積極建言。
參訪團團長、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李大宏表示,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推進,在高質量發展新機遇下,粵港兩地緊密合作,優勢互補,一定能夠創造出新的更大奇跡。
參訪團在為期三天的行程中深入廣州、深圳、東莞等地參觀訪問。在廣州,重點考察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總部、南沙政務服務中心「元宇宙」政務大廳、粵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動基地之南沙基地。
走進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總部,開放式休閒區、能量釋放室、頭腦風暴室等功能區一應俱全,現代化的辦公環境符合年輕創業者的需求。港澳青年在這裏創業不僅可以享受免收場地租金的優惠,還可以獲得一站式免費創業孵化、投融資機構鏈接等服務。截至2022年底,總部入駐企業115家,其中港澳企業100家,佔比86.9%。
參訪團還考察了深圳的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河套深港協同創新中心,對深圳企業創新發展取得的顯著成績給予了積極評價,對深港協同創新發展充滿期待。
在東莞松山湖科學城展覽館、松山湖國際機器人基地,參訪團親身感受到東莞「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所帶來的城市蝶變,積極關注香港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與灣區共贏合作的戰略機遇。
用好港媒對外傳播獨特優勢
參訪團團長、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李大宏表示,這次參訪團來到廣東,親身感受到廣東上下「聚焦新發展 激發新動能」的新氣象。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推進,在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之下,粵港兩地緊密合作,優勢互補,一定能夠創造出新的更大奇跡。
李大宏表示,人文灣區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重要篇章。媒體人應該積極參與其中,發揮各自優勢,搭建更多平台,採集和發布對港澳年輕人在灣區內地各城市創業、就業、學業有用的信息,講述他們創業發展的成功故事和奮鬥精神。香港傳媒人將利用好香港對外傳播的獨特優勢,向內地、香港乃至海外講好中國故事、大灣區故事和廣東故事。
港媒灣區行六大特色
高規格
此次參訪由香港中聯辦組織,成員由本港18家主流媒體高層組成。有港媒評論參訪團稱,為疫情以來最高的規格;是有史以來最具突破的一次。
參訪團先後考察廣州、深圳、東莞。每到一處,均受到當地官方高規格接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親切會見了參訪團一行,與港媒高層進行深入交流,會談時間由原定一小時延長到一小時四十五分鐘,現場氣氛熱烈。廣州市委書記林克慶、深圳市委書記孟凡利、東莞市委書記肖亞非等也分別會見參訪團,介紹當地最新發展成就。
正在廣州訪問的特首李家超,23日下午特別與參訪團茶敘。
還有不少地方官員親力親為參與接待宣講工作。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市福田區委書記黃偉特別客串了現場講解。以上細節足以體現參訪團此行的高規格。
高科技
此次參訪團走訪穗、深、莞三地,參觀項目中高科技含量很高,各種高精尖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讓參訪團成員近距離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在廣州南沙「元宇宙」政務大廳,參訪團成員戴上白色AR頭顯後,三維立體畫面讓人身臨其境。使用者移動手柄,其在元宇宙的「分身」就可以到達虛擬場景的諮詢台、5G服務區等區域,在「元宇宙」來回自由穿梭。
在東莞松山湖走訪時,參訪團了解到,松山湖科學城已被納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有全球第四台、中國首台脈衝式散裂中子源等,基礎科研實力與往日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高評價
香港商業電台新聞及公共事務副總監張秀雲:廣東定下了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也會帶動香港一起加速前進,就像「二人三足」一樣,一個人前進,身邊的人也會一起前進。
《信報》首席副總編輯尹世昌:此行充分感受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蓬勃向上的新氣象和廣東高質量發展的勃勃生機,尤其是港澳青年創業創新的熱情高漲,令人印象深刻。
「香港01」副總經理馮強: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國成就,關鍵就在於報道好大灣區的建設成果。作為媒體,我們未來將通過重點報道大灣區故事來講好中國故事。
高人氣
考察中,參訪團成員深入了解了不少港青創業的「明星」項目,紛紛為這些勇於求新求變的香港年輕人點讚鼓勁。隨團記者們亦十分關注創業港青「現身說法」,現場呈現出十足的「高人氣」。
在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港青古偉龍和朋友合創的金剛迷你倉項目最受參訪團關注。短短幾年,金剛迷你倉已在香港、廣州、深圳等地開設75家門店,公司最新估值過億元。
另一個「明星項目」是位於深圳福田的「舒糖科技」。項目創始人何耀威介紹,團隊所研發的無創血糖智能穿戴設備,在香港實驗、深圳研發、東莞生產、銷往全國。
高效率
大灣區的交流合作加速,在參訪團幾天行程中也體現得尤為明顯。無論是當地政府企業,還是香港傳媒人,建立聯繫、加強溝通的心情都十分迫切。
在比亞迪參觀點,公司負責人厚厚一疊新名片剛拿出來,瞬間就被港媒團成員交換完了;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政府、企業負責人紛紛與港媒加上聯繫方式,採訪行程還沒結束,「河套合作區港媒群」就應聲建立。「雙向奔赴」的大灣區速度,讓港記們也大呼「嘆為觀止」。
高效也體現在隨團記者的採訪報道上。接載記者的大巴變成了「移動辦公室」,有行家為新聞片錄音頻,也有埋頭整理照片,或飛快寫稿。有行家表示,復常通關後,恨不能將疫情三年未走、未見、未做的訪問報道一次過補上。
高質量
高質量發展是本次參訪團廣東行最關注的話題。參訪團成員在考察中發現,「再造一個新廣東」的發展熱潮中,涉港元素滿滿,香港機遇多多,合作前景可期。
廣州:未來將深化南沙國際化人才特區、穗港智造合作區平台載體建設,加快導入更多港澳優質產業資源。同時,將圍繞共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充分發揮穗港科創資源優勢,除了國家超算廣州中心等科技設施向香港開放使用外,新設立的國家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專線也會繼續聯通香港。
深圳:積極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深港雙方通過專班機制,加強與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的對接研究,成立技術小組就跨境軌道對接項目開展前期規劃研究。深圳還將陸續推出「產業政策包」「港澳支持計劃」和「揭榜申報」等「一攬子」優惠政策,以制度創新促進科技創新。
東莞:正在推動總投資28億元的「東莞香港中心」落戶東莞國際商務區,打造集商業、居住、教育、醫療等於一體的綜合體。落地東莞松山湖的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校區,力爭在2023年9月開學招生,這將打開兩地科研交流、教育合作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