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識港話事】這次ChatGPT熱潮 香港還會錯過嗎
作者:顏顏   來源:識港網    2023-02-13 10:47
其實,有些時候不必將香港定義的過於特殊,無論香港是否搭乘ChatGPT「快車」,擺在面前的也是港深協同發展,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河之隔的深圳在過去實實在在經歷過「騰籠換鳥」,行業陣痛倒逼創新基因的萌發,這才造就如今深圳的創新之都。

2023或許是AI「人工智能」編年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年,頭兩個月便迎來兩件大事。在藝術作品虛構的世界觀中,《流浪地球2》的MOSS引發數字生命與現實世界的哲學思辨,而在現實世界,微軟與科創公司OpenAI合作開發的AI聊天機器人ChatGPT瞬間破圈,活躍用戶「狂飆」破億。國內企業向來不會錯過蹭熱度的風口,百度很快宣佈自家的類ChatGPT聊天AI「文心一言」將在今年3月向社會公佈,騰訊、阿里巴巴、京東亦緊隨其後打造自己平台的AI模型。但是不知從何時起,我們很難在科技浪潮的追夢者中尋覓到香港本土企業,香港好似一次次錯過錯過科技產業的重要節點,問題究竟出在哪裡,香港能否抓住ChatGPT的「東風」彎道超車?

歷史的維度與現實的維度,香港科創的挫折

上世紀末「硅港計劃」的失敗是一個切入口。透過現象看本質,它更多反映的是港府對批地話語權低,政務推進受阻以及美國對香港的半導體設備出口限制等。本土科創受挫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香港城市發展完善,勞動力價格昂貴。傳統互聯網企業突破時間+空間的優勢難以體現,部分依靠打通供求信息+廉價勞動力的互聯網企業難以推進發展,如貨運O2O平台「貨拉拉」,其前身為香港「EasyVan」,大陸經濟環境更適合其發展。

第二,香港地緣環境帶來的複雜性。各國各民族的人匯聚香港,中西方文化高度融合,社交高度依賴國際互聯網企業產品,本地互聯網企業很難打破用戶習慣。

第三,資本壟斷,科創企業難以做大,加之畢業生大多去往工商、金融、服務業,信息技術人才缺口大。

乘ChatGPT「東風」,發揮香港區位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深圳在科創領域成績突出,孕育出華為、騰訊、大疆、中興等領軍企業,「十四五」規劃亦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應當發揮自己學術方面積累的優勢,推進科研成果產業化,廣泛吸納大陸支持。在有著IT界奧斯卡之稱的APICTA大會上經常能看到香港團隊活躍。本次ChatGPT就是一個風口,一片藍海。

第一,語言。香港發展類ChatGPT科創,擁有非英語區的巨大語言優勢。歐美開發的AI聊天技術未必能完全與本地中文+英語+粵語混雜的使用場景完整契合。大量獨屬於香港本地的語言使用習慣和文字使用習慣需要真懂香港的團隊研發廣東話語言系統,大力開拓語音輸入,豐富樣本訓練量,打造地道的AI語音聊天機器人。東亞文化圈,特別是中國存在大量的方言樣本,如果香港的AI聊天機器人能夠徹底消化本地粵語,則可將經驗複製推廣到更多方言區,反哺內地。

第二,數字金融。類ChatGPT軟件AI亦有虛擬貨幣編譯上的優勢,香港在金融領域的獨特優勢可以與之結合。其實近日都有香港團隊編寫全球首例AI發行製造的區塊鏈虛擬貨幣「CNWTO」的案例,這是一個很好的時機。AI編譯的數字貨幣可以錨定人民幣的漲跌,通過香港的金融角色搭建起內地與數字貨幣銜接的新橋樑。

第三,與內地企業合作。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概念的落實,香港在粵港澳三地產業鏈中的融合,對內地科創企業的接納,無疑會反哺香港AI創業者的創業條件。就如阿里巴巴與商湯一同在香港成立AI實驗室,內地企業開放應用場景,香港團隊發力語言數據、算力方面的支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不失為一種追逐行業新浪潮的方式。

其實,有些時候不必將香港定義的過於特殊,無論香港是否搭乘ChatGPT「快車」,擺在面前的也是港深協同發展,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河之隔的深圳在過去實實在在經歷過「騰籠換鳥」,行業陣痛倒逼創新基因的萌發,這才造就如今深圳的創新之都。香港經歷過撥亂反正,也適合新興支柱型產業給市民吃定心丸,或許正是城市創新精神注入新鮮血液的大好時機。若僅是抱著國際自由港貿易中心地位沾沾自喜,這位曾經的亞洲四小龍將永無出頭之日。

本網評論員 顏顏

责任编辑: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