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其施政報告中提出「搶人才」為現屆政府其中一項施政重點。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昨日接受電視台訪問時指出,在特區政府落實各項吸引人才措施後,有信心能夠在3年內補回已流失的人才,甚至會比目前的勞動水平更高。
「負責招攬人才的『人才服務窗口』將於今年底成立,並會制訂一系列搶人才的策略。」陳國基指出,人才服務窗口除了公務員外,還包括了宣傳推廣、人力資源的專家,在網上網下主動向人才招手,提供資訊及一站式服務。
研設「租屋情報」讓來港人才參考
他解釋,以往外地或內地的申請人,如果並不熟悉香港,亦不知道在哪裏取得資訊,都只能依靠朋友,「若沒有朋友在香港的話,如何取得資料?最客觀應該由特區政府提供,正確及全面,等同有老朋友在香港一般。特別在住屋方面,特區政府甚至可以聯絡大地產商,提供出租的情報,供有意來港發展的人才參考。」
料2025年勞動人口勝現在
「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人流自由去、自由入,出入自由,最重要是香港經濟發展是否有前景。」陳國基表示,政府計劃每年輸入35,000名人才來港,加上每年約有50,000名本地大專畢業生,3年下來就有(超過)25萬人,還有再加上回流返港的人才,相信可以填補早前流失的14萬人,以滿足香港對人才的需求,「我有信心在2025年,勞動人口會高於現今水平。」
特首李家超於今年10月的施政報告中,提出特區將實施為期兩年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合資格者包括過去一年年薪達250萬港元或以上人士,以及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且過去5年累積3年或以上工作經驗人士,可獲發為期兩年的通行證來港發展,不設限額;未符工作經驗要求但近5年內畢業的百強大學畢業生亦可獲發通行證,每年上限1萬人。
在放寬「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方面,施政報告指出,倘引入的人才職位屬「人才清單」內13項人才短缺專業,或年薪達200萬港元或以上,無須證明招聘困難便可提出申請。同時,政府會取消優才入境計劃配額,為期兩年,並會優化審批程序。
其他吸引人才的新措施還包括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逗留期限由一年延至兩年,同時會將有關安排擴展至香港的大學於大灣區內地城市校園的畢業生,試行兩年。
搶人才「兩條腿走路」 議員倡鞏固既有和新興行業
對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特區政府有信心在三年內補回流失的人才。有立法會議員及獵頭公司顧問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認為,人才與產業息息相關。特區政府在招攬人才時,可從鞏固既有產業,以及新興產業入手,以「兩條腿走路」方式招攬及培訓人才。
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首席戰略官李浩然表示,人才類型與產業發展有密切的關係,例如,近日特區政府推動創新科技,於是相關的人才就相當「渴市」。
招才之餘 應注重本地培訓
他認為,香港在金融、專業服務等產業,在國際上已具一定地位,未來在招攬人才時,香港在鞏固已有的產業傳統的同時,還可考慮吸引熟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體制、法律、仲裁等的人才,以擴大覆蓋層面。
工聯會立法會勞工界議員梁子穎認為,產業之間互相影響,也互相發展,特區政府提供一個平台,以及大政策方向,至於具體是發展哪一種行業或工種等,就放手給大家尋找,可以最初只屬很小的創意,市場佔有率更細,只要能夠帶起潮流,自然就能夠吸引人才、投資者等,最終發展成為一個品牌,甚至成為一條產業鏈。同時,特區政府向外招攬人才之餘,也應該注重本地培訓的工作。
獵頭公司顧問楊哲安表示,對特區政府承認香港確實流失不少人才,並願意積極「搶人才」感到欣喜。他認為,香港在招攬人才的過程中,應該了解市場需要及香港擁有的獨特條件,就如香港金融、專業服務,再向橫發展,例如招攬產業自動化、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等新興金融人才。其次,特區政府計劃向「百強」大學畢業生招手,這點除令行業注入新血外,更帶動整體社會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