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我們是2021年開始參加藝術書展,並將打邊爐的首套Zine在藝術書展上亮相的。按理說,藝術書展是條小徑,應少有人問津,是一群對做書有執念的人踏出來的偏僻小路,但事實又並非如此。在我們連續參加的幾屆藝術書展上,年輕讀者排起了長龍,逛藝術書展成了一種打卡的時髦。
這當然與書展當中插畫、漫畫的比重較大有關系,它們關聯的是一個個有熱情和活力的愛好者群體,但我認為藝術書展的受歡迎,其更重要的原因是關於書的“發行邏輯”改變了。過去由經銷商/中間商輻射盡可能多人群的方式,被社交化傳播瓦解掉了,統一分銷轉變為網狀的輻射,每個小眾而垂直的領域都有其受眾,並且這樣的窄眾群體通過社交媒體的傳播,讓過去“看不見的人群”匯聚,形成強大的社群。藝術書展就是在社群的推動之下,成為一時之間的“時髦”和“流行”,與過去大眾流行不同,藝術書展是“小眾流行”,但今天的小眾又因為社交繁殖傳播,效應和影響力都得到了擴展和放大。
我相信一個好的藝術書展,並非排斥市場,只是在“流行”和“獨立”之間進行二選一,而更為關鍵的是,如何重新理解市場,如何給既有的市場運行帶去自己的見解和邏輯。藝術書展在確保生存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將策劃人訴求與觀眾訴求進行比例上的調配,甚至“調配”本身,就是藝術書展的策劃應該去回應的重要問題。其價值就在於在傳統的、正統的、代表市場霸權和出版權力的背景下蹚出一條新路,同時對於圖書的發行進行創新,從而給藝術行業、出版行業帶來新的活力。要做好這兩件事情並不容易,藝術書展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需要時間,同時也需要清醒的判斷和定力。
這讓我想起藝術書展所遇到的問題,其實與我們日常的媒體工作所遇到的問題本質上是一樣的,就是我們的選擇是什麽,我們要持續耕耘的土壤又是什麽,以及我們面對現實的道路時,是二選一,還是完全去開辟一條新的小徑。只有回答了以上問題,藝術書展才能更有韌勁和文獻性。我相信無論是藝術書的出版還是藝術展的組織,都是一個錨定自己,然後出行和尋找的過程,尋找到的同行者越多,這個工作的邊界、價值和影響也就越大。從這個角度而言,藝術書展並非一個平臺,它更像一個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