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健身、美妝與自我管理
來源:晶報    2022-05-17 09:36
在這裏並不存在絕對的“控制-被控制”模式,而往往是一種更加多元、復雜和具體的協商與沖突。

【識港網訊】當談論“身體觀”時,我們在談論什麽?儒家提及身體觀時,提出了確立主體的“己身”、涵養德性的“修身”與實現天命的“誠身”三層概念。而放在當下,“身體觀”從健身、美妝、整容走向個體形象,但青年作家重木指出,這樣的“身體觀”也同時調整著自身在具體處境中的位置。我們談論它,其實在談論哲學。

——編者

重木

青年作家

伴隨着劉畊宏在抖音上健身直播的“意外”爆火,疫情之下居家個體的健身問題也再次引起關注。在很大程度上,此次對居家健身的討論更多地涉及疫情居家隔離時期個體日常和生活的調整,尤其是作為一種在特殊狀態下的個體身心健康的呵護。而劉畊宏專業的健身課程加上其直播間的周傑倫元素,讓許多“劉畊宏女孩/男孩”快速地在這裏找到情感上的共鳴,與此同時也解決了疫情居家期間許多人對自我身體健康的關注問題。

在對於身體的管理中,健身有着漫長的歷史演變以及隨之而形成的特定文化。當下中國都市的健身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相關文化的影響,而其首先的著力點便是現代身體的建構與形成。在黃金麟所著的《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中,作者便研究了現代中國個體身體觀的形成,而其所根據的模板便是西方自工業革命之後所形成的一套關於身體的意識形態。在其中,一個健康、硬朗且陽剛的男性身體觀伴隨著資產階級的興起而日漸取代傳統維多利亞時期文質彬彬的男性氣質與男性身體觀。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健身成為現代個體身體塑造的重要手段。

自我管理背後那只“看不見的手”

在當下眾多的如小紅書、微博與抖音等社交媒體上的健身、美容和穿著博主都是最受歡迎的門類。個體對於自身外在形象的註重一方面與它直接聯系到個體的身心狀態有關,另一方面也因其在面對迅速流變與發展的商業社會中的競爭而成為不得不參與的積極活動。許多健身愛好者往往通過訴諸健康或個人愛好來解釋健身的必要性,而被其隱藏或是他們自身都未察覺的則是這一自我管理背後那只“看不見的手”,即現代審美、兩性氣質與身體觀念的影響。

在美國女性主義學者蘇珊·鮑爾多的《不能承受之重:女性主義、西方文化與身體》中,她便指出傳統主流審美背後涉及了復雜的政治、經濟以及兩性氣質的權力角逐,“什麽是美的”“女人應該什麽樣”“什麽樣的身體是健康的”都有著一系列嚴格的規定和形象。也恰恰如此,鮑爾多在其研究中通過關注女性的厭食癥、對肥胖的焦慮和自我形象的不安發現,個體的身體具有三個維度:分別是作為思維方式、權力場所和鬥爭工具。而當主流意識形態遭遇個體的抵抗或是與之產生矛盾時,一種“神經癥式”的身體癥狀便會產生,如女性典型的厭食癥或暴飲暴食。在韓江的小說《素食者》中,“拒絕吃肉的妻子”最終的植物化,或許也可以看作是女性在面對強勢和彌散性的(男性)世界時的拒絕和抵抗態度。

在福柯的《規訓與懲罰》中,身體也是現代政治治理的核心場域。尤其是伴隨着現代權力系統和管理形式的毛細血管化,傳統的“身體是靈魂的牢籠”出現了翻轉,即一系列針對身體、行為和感受的規章制度開始被個體意識內化,成為其“心靈”圖式,從而出現了福柯所謂的“靈魂是身體的牢籠”現代模式。現代監獄、學校、軍隊與公司等空間成為訓練和管理身體的重要場所,並且也由此形成了對個體整個未來人生的控制。在科幻美劇《人生切割術》中,一個身體中存在着兩種互不幹涉的記憶和意識,而承載著一切的始終是我們極具物質性的身體。

象征富貴的大腹便便形象快速衰落

但與此同時,作為極具能動性的個體本身卻也並非只能為主流的審美意識所主宰,在這其中往往充滿了各種協商、拉扯與改造。而這也是許多健身愛好者在面對質疑時最常使用的辯護理由,即他們或許知道主流的審美和身體形象,但卻在一種自我選擇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由此塑造出有關自身且適合自身的身體和外在形象。在奧地利學者博娜德·維根斯坦的《美妝的凝視:如何改造身體與建構美麗》中,她便發現傳統中被看作是“壓迫”和管控女性的美妝也能為女性帶來更強烈的自主和力量感,從而使得傳統作為被動接受男性凝視的客體變成積極主動的主體。

而對年輕男性來說,傳統象征着富貴或權勢的大腹便便形象在快速地衰落,健美且陽剛的身體成為展現其自制力、性魅力與男性氣質的新形象。越來越多的男性在歐美影視或日韓偶像明星的影響下開始註重自己的身體形象,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舊充滿了競爭,如典型的歐美式肌肉男性和日韓俊美男生形象。但無論如何,男性對自身外在形象的關注日漸取代傳統認為“不修邊幅”才是真性情的男性自戀論。尤其當許多男性批評女性對外在形象過分執迷時,其背後所流露出的男性霸權意識和焦慮也難以再被忽視。

個體身體與形象的復雜和矛盾

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文化中,傳統中對個體外在形象的管理、鍛煉和修養往往會被看作是對個體心靈或精神氣質的展現。“美容顏”本身並不僅僅只是愛慕虛榮或愛美之心,這一有意識的自我修養與生活審美化的關注背後往往體現出更加復雜的關於真理和心靈的秘密。雖然這一古典意識在其後的歷史發展中被解構與修改,但它卻也始終會若隱若現地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福柯在其法蘭西課程《主體性與真理》中便通過對古希臘修身技藝的追溯,企圖建構一種新的倫理化、風格化的現代主體形象。它不再依靠外部的規章制度,而僅僅根據對“自己的關心”建構出自我的形象,而這也恰恰是一種相應的生活風格。

在當下這個充斥著消費主義與商業氣質的社會中,關於個體身體和形象有最復雜和矛盾的狀況。一方面商業與消費主義持續影響著我們對自我身體和形象的看法,並且與黃金麟所指出的——現代中國個體的身體從一開始就牢牢地鑲嵌在民族國家的框架中——一起主宰著當下個體的身體觀;另一方面,個體也從其中各取所需,利用健身、美妝甚至整容手術來改造與建構自己所心儀的身體形象,從而在塑造自我的同時也調整著自身在具體處境中的位置。在這裏並不存在絕對的“控制-被控制”模式,而往往是一種更加多元、復雜和具體的協商與沖突。

延伸閱讀

《肉體與石頭:西方文明中的身體與城市》

(美)理查德·桑內特 著

黃煜文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6年1月

這是一部從城市形成和發展與人類生活互動視角切入的另類的文化史著作。作者打破傳統史學研究框架,獨辟蹊徑,聚焦於人類身體和城市這兩大要素,考察了人類文明演進,確立了復原人類文明史的架構。本書出於對現代文明的憂思,從另類視角闡述了歷史和現代發展,涵蓋歷史學和社會學,視野開闊,觀點新穎,頗具參考和借鑒價值。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