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文化傳統」和「傳統文化」意義大不同
作者:劉夢溪   來源:橙新聞    2020-06-01 14:56
「文化傳統」和「傳統文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識港網訊】「文化傳統」和「傳統文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傳統文化」,是指傳統社會的文化。一般把周秦以降直至清朝最後一個皇帝退位,也就是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稱作傳統社會;辛亥革命後,中國社會的現代形態逐漸突顯。當然無法用1911年把傳統與現代做一截然劃分,文化與社會的變遷比政治事變要複雜得多。寬泛一點看這個問題,也許講清末民初是中國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的轉折時期,在語義和事實上比較恰當。總之晚清以前的中國文化可稱為中國傳統社會的文化,也就是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的內容,取決於我們對文化一詞如何定義。

人類學家對文化一詞的解釋是多種多樣的,美國人類學家克羅伯(Kroeber)和克拉孔(Kluckhohn)在他們20世紀50年代合著的《文化:關於概念和定義的檢討》一書中,列舉出160多種西方學者關於文化的定義。1970年代以後,符號學盛行,對文化的定義就更多了。我個人使用的定義,是自己在研究中抽繹出來的看法。

我傾向認為,文化應該指一個民族的整體生活方式及其價值系統,這是廣義的用法;狹義的用法,可以指人類的精神生產及其成果的結晶,包括知識、信仰、藝術、宗教、哲學、法律、道德等等。因此廣義地說,中國傳統文化就是指中國傳統社會中華民族的整體生活方式和價值系統。

但如果說到文化傳統,就是另外的概念了。

文化傳統是指傳統化背後的精神連接鏈,並不是所有的文化現象都能夠連接成傳統。有的文化現象只不過是一時的時尚,它不能傳之久遠,當然不可能成為傳統。按照美國社會學家希爾斯(Edward Shils)的觀點,傳統的涵義應該指世代相傳的東西,即從過去傳衍至今的東西(至少應該傳衍三代以上)。文化傳統當然存在於傳統社會的文化現象之中,但它更多地是指這些文化現象所隱含的規則、理念、秩序和所包含的信仰。

能夠集中地體現具有同一性的規則、理念、秩序和信仰的文化現象,就是傳統的文化典範。我們面對一尊青銅器、一組編鐘、一座古建築或一個古村落,人們有時也說看到了中國文化的傳統,其實這樣說並不準確,實際上看到的是傳統的遺存物,這些遺存物所涵蘊的規則、理念、秩序和信仰,才是傳統。但能夠留存至今的遺存物本身同時也是一種文化典範,裡面藏有該民族文化傳統的一系列密碼。

對於文化傳統來說,信仰的因素非常重要。因為傳統之所以被稱為傳統,往往由於這些傳統有一種神聖的感召力,希爾斯把這種現象叫作傳統的克里斯馬(Charisma)特質,即傳統所具有的某種權威性和神聖性。可以說,如果沒有信仰的因素摻入,能否形成真正的傳統,都不是沒有疑問。即使缺少信仰的成分,也必須融進崇拜的精神,才能凝結為傳統。中國傳統社會用儒家思想編織起來的綱常倫理,對家庭的結構和文化傳承來說就是一種具有權威性的傳統,但它裡面崇拜的成分大大超過信仰。

文化傳統的更新與變異

傳統不是一個凝固的概念,在連接和傳衍中它會發生變異,會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例如儒家思想,在先秦、在兩漢、在宋明、在清代,都有所不同,都有新的成分添入。希爾斯說,對傳統而言,「增添是一種最常見的形式」。事實上,只有後來者不斷為既存的傳統增添新的內容和新的典範,傳統才更充實、更有價值,才有可能不着痕跡地融入現在,成為活着的傳統。但新增入的成分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能處於邊緣狀態,而且會遭致固守既存傳統人士的反彈。除非已經進入傳統變異的另一情境,即固有傳統和新成分實現高度融合,人們已經無法分清楚傳統構成的新與舊,甚至以為新成分原來是舊相知,傳統就成為既是現在的過去又是現在的一部分了。

文化傳統在傳承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增添新的內容新的典範,而且需要對異質文化吸收和融合。傳統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一種綜合。對不同質的文化傳統的吸收和融合,可以使固有傳統因注入新的血液而勃發生機,並變得更健康、更有免疫力。唐代文化氣象博大、心胸開闊、儀態輕鬆,就和大膽吸收西域文化、舊傳統中融入了異質的新成分有直接關係。其實這一過程就是傳統更新的過程。這一過程一般是緩慢的、漸進的、不知不覺的,因此也可以看作是一種文化的濡化過程。這種濡化過程一般不會引發激烈的衝突,也不破壞既存的文化秩序。但這需要充當異質吸收的文化主體強大、有自信力和包容精神。漢朝和唐朝的時候,中國文化的主體是具備這種條件的,所以有佛教的傳入,有和西域文化的交流。

到了晚清,國家處於被東西方列強瓜分的境地,有亡國滅種的危險,民族文化的主體性完全弱化,失去了與西方文化平等對話的條件,更不要說文化的濡化了。張之洞算是有心人,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說到底也不過是「應變」的一種方式而已。其實處於晚清時期的中國社會與文化,與當時西方的社會與文化,彼此之間有好大一個時間差。西方已經是建構了現代文明的社會,中國還沒有從幾千年的傳統社會裡轉過身來,雙方沒有站在同一水平線上。這種情況,不可能有中國文化傳統對西方異質文化的正常吸收,必然爆發激烈的文化衝突,衝突的結果大家知道,是中國文化打了敗仗。

我們常說的中國文化,就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兩部分。中國古代並沒有中國文化這個直捷的概念。只有到了晚清,西方文化大規模進來了,與之相比較,才有中國文化之說。換言之,「中國文化」這個概念,是晚清知識分子自我反省檢討傳統的用語,它既包括傳統社會的文化現象,又包括傳統文化背後的精神連接鏈即文化傳統。現在我們使用中國文化這個概念,已經把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古與今、傳統和現代,都連接在一起了。

____________

上文節選並改編自《中國文化的張力:傳統解故》

 


《中國文化的張力:傳統解故》
作者:劉夢溪
出版社: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20年3月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6/01/010150959.shtml

 

责任编辑:s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