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袁和平:好武術動作設計不分南北
作者:太初工作室、陸明敏   來源:橙新聞    2020-05-12 12:03
香港金像獎早前在網上直播公佈結果,《葉問4完結篇》榮獲最佳動作設計,電影的動作導演袁和平,到底如何為角色設計動作呢?

【識港網訊】香港金像獎早前在網上直播公佈結果,《葉問4完結篇》榮獲最佳動作設計,電影的動作導演袁和平,到底如何為角色設計動作呢?

甄子丹總說,八爺袁和平是生在片場,活在片場的人,在片場全神貫注,一絲不苟,回到家裡仍然在想怎樣去為電影的角色設計動作。今年74歲的八爺仍事事親力親為,不斷尋求突破,從未試過放棄,堅持做得更好。

從小跟着父親袁小田在片場裡遊走,八爺的一生,彷彿早與動作設計融為一體。八爺說自己不算自小習武,你以為他謙虛,其實他很清楚功夫與武術指導的分別。11歲起在片場看父親指導武打場面,跟着父親練功,大多是練筋斗等較有舞台設計感的武打動作,父親有時才教他們一些武功,然後演員不夠時他也上陣跑跑龍套。「那時還沒有武術指導或動作設計這些職位,大多稱龍虎武師。」

龍虎武師出自粵劇戲行,但其實袁小田並非粵劇出身。袁小田生於北平,原是京劇武丑,25歲應粵劇紅伶薛覺先之邀赴港,在粵劇中負責北派武打場面指導。兩年後進入影壇發展,加上同樣京劇出生的于占元等人,北派武打動作自此大大影響香港功夫電影,袁小田亦成了香港第一個正式的武術指導。

今年74歲的八爺仍事事親力親為,不斷尋求突破  圖:三聯書店

八爺在北派班底中成長,令他在南方的詠春拳裡融入了北派舞台感。一如他當年在《蛇形刁手》(1978)與《醉拳》(1978)融入大量雜耍與戲劇動作,便是很好的南、北派功夫結合典型,被稱為新北派或改良北派,他亦因此在功夫電影低迷的七十年代後期創造了功夫喜劇這一新式功夫片。

萬流歸宗的動作設計

《葉問》首兩集由洪金寶擔任動作指導,後兩集則由八爺操刀。第四集裡有一幕武打場口的風格,是在前幾集沒有出現過的:為救被校園欺凌的女孩,葉問小懲大戒男學生,用的不是甚麼武術招式,而是扭耳仔、敲頭殼、捏鼻子等教訓小朋友的動作,還真叫熟悉港產功夫片的觀眾會心微笑──滿是關德興版《黃飛鴻》的感覺。這又讓人想起八爺成長的世界:袁小田在當時的《黃飛鴻》系列第一集已有演出,該系列奠定功夫電影先河,亦奠定一代宗師形象;八爺在《葉問》終篇致敬此一元祖功夫宗師的電影形象,如神來之筆。

「好的動作設計,不分南北。」他解釋,其動作設計實有一套原則,「功夫的最終目的是以技術擊倒對手和如何防守,所以說功夫或是武術沒有南北門派之分、沒有界別,萬流歸宗。至於好的動作設計,是要以宏觀角度看整部影片每場動作的層次高低,從而設計、拍出門派的功夫、招數及特色,運用最好的鏡頭角度來表達動作的美感和凌厲的勁力和技巧。」無論大戲、中國功夫到現代武術,他都可以如魚得水地糅合至動作設計。

《葉問》首兩集由洪金寶擔任動作指導  圖:三聯書店

不知是否巧合,八爺近年任動作指導的電影總像在梳理功夫片歷史:《一代宗師》(2013)是南北武林的交流,一如當年南北派同樣影響功夫電影的發展,無論是八爺父親將北派京劇功架於南方電影發揚光大,還是後來八爺自己促進的改良北派。《功夫》中(2004)城寨內的三大高手:嶺南洪拳、少林武僧與京劇武生,回應了功夫片不同經典。而在《葉問4》,美國海軍陸戰隊(USMC)引進東方武術空手道,詠春宗師葉問與空手道教練哥連的對壘,何嘗不讓人想起六七十年代日本新派武術片對功夫片的影響?

八爺對動作指導的取態,如像回應着香港功夫電影海納百川的風度:香港功夫電影之所以發展至舉世無雙,或許就在於南方文化那吸納、糅合一切的特色,無論北派、南派,日本武術、西洋搏擊,全部吸收,成為只此一家的功夫電影。正因為對所有武術及功夫都採取海納百川的態度,認識八爺的人總說他彈性大,和中西任何導演亦能合作得好,譬如他就曾為《廿二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三部曲和兩集《標殺令》(Kill Bill)設計動作。

香港功夫電影海納百川,糅合一切的特色  圖:三聯書店

武德:同一招式,不同表述

成為《葉問》系列的動作指導,免不得由八爺與甄子丹的因緣說起──前者算是帶後者入行的師傅,後者卻一直給對方加添新養分。當年在甄子丹母親介紹下,袁和平看到甄子丹的潛質,並讓他在《笑太極》(1984)裡演出。後來甄子丹回到美國,輾轉回港拍《情逢敵手》(1985),將霹靂舞介紹給八爺,並將之融進動作設計。到了1992年的《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甄子丹亦參與了當中經典場面的動作設計:李連杰飾演的黃飛鴻與甄子丹飾演的納蘭元述在船艙比鬥,以長棍比布棍,意在狹小空間凸顯對比。

八爺明白,電影要拍出真實感,起用成龍、李連杰、甄子丹這些武打演員是很重要的。不同演員都有強項與弱處,同一套功夫,有人耍出具爆發力的剛勁,有人耍出令人回味的餘勁,有人拳頭硬,有人腿功扎實。八爺先了解人物角色的性格、門派、演員的特質與身手,再以此設計功夫的層次高低和動作。「功夫可以不寫實,但拍出來不能沒有實在感。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打出來的動作也不一樣,這是很基本的事情。」他淡淡說着。

先了解人物角色的性格、門派、演員的特質與身手,再設計功夫的層次高低和動作  圖:三聯書店

所以即使同是詠春,在甄子丹主演的《葉問》與張晉主演的《葉問外傳:張天志》(2018)裡,二人耍的功架都不同,「子丹的詠春樁是問手,張晉的有些不同,是膀手。」風格與動作招式的分別,源於角色的性格不同。在《葉問3》裡可見八爺的心思,為張天志與葉問設計了不同的動作。「張晉有武術底子,在《一代宗師》裡他打北方的形意,在這裡,他要打南方的詠春。他比一般人學得更快,很短時間就能掌握要訣。他和甄子丹兩個有真功夫的演員對打,很有化學作用。甄子丹現代感強,張晉雖是傳統功夫出身,一樣可有現代感。他們風格不一樣,但要拍得像同門一樣,我便選擇『快鬥快』。」

這一場詠春對詠春的同門內戰,必定毫無花招,以真功夫對決。八爺安排兩位詠春高手由六點半棍、合掌刀到赤手空拳,一關又一關,棋逢敵手。到最後決定勝負的並非功夫上誰強誰弱:論長棍,兩人同樣折斷;論雙刀,原本詠春派有「刀無雙發」之說,意指雙刀之強一招定輸贏,偏偏兩人來往多輪,結果張天志雙刀被打落,葉問手中剩一把刀。最後張天志使出標指,擊中葉問的眼睛,卻令受傷的葉問選擇了閉上眼睛以聽橋的方式避開張天志的追擊,並以寸勁近身擊中對方,定下勝負。

如果有留意,會發現在稍早葉問與泰臣飾演的邁克對決時,他也曾使出標指,邁克避過後,葉問追擊,戳中了邁克。但邁克並沒有如葉問被張天志擊中時般失去視力,因為葉問留了手,標指再追擊時往下移位,戳中邁克面頰。同樣的招式,張天志對標指的運用更狠,意欲置對方於死地。此一安排,非關武術高低,這就顯出葉問的武德了。正如第四集教訓中學生那段,葉問在指教一群中學生時並沒有傷害他們的身體,可見其武者仁德。

武德以外,在張天志與葉問的對決中,還顯出兩人對詠春的各自表述與理解。張天志覺得正統重要,他的世界較為絕對,故出招較狠,不像強調「貴在中和,不爭之爭」的葉問,認為不同支流可以並存。

甄子丹的詠春樁是問手,張晉的有些不同,是膀手 圖:三聯書店

從《葉問3》到《葉問4》,八爺的構思是葉問如何運用詠春的技巧迎戰各個搏擊對手,例如《葉問3》中與泰拳高手在狹窄的電梯內打鬥、與泰臣的西洋拳對壘等八爺在設計動作時融和南北,卻沒有忽視當中的分別。以腿為例,南少林講究力由地生,所以落地及早、腿生根的低腳為南拳所重視。詠春為南方功夫,八爺接替洪金寶成為《葉問》後兩集動作指導後,多增了腰馬動作。在第三集葉問對決泰臣,作為西洋拳擊手的泰臣上肢力道較強,出拳快且狠,每招都欲置對方於死地,起初葉問彷彿招架不住,後來發現對方下盤暗藏虛位,故出低馬,以低腳專攻泰臣下盤。「甄子丹的個人功夫特質是全面的,腿功和拳術都很好,我很注重把他這些特長發揮到極致。」

另外,泰臣體形佔優,比甄子丹高大,他的直拳可打的距離更長,力量更大,但缺點是速度和回手比較慢,無怪乎八爺設計甄子丹用肘去破泰臣的重拳。在詠春中,掌、肘、膊,任何一個部位都可以進攻和防守。肘法亦屬於短拳的一種,攻擊性強,同時兼具防守功能。雖然二人最後無分輸贏,但藉此一場對決也可看出各家武術之長短,實在精彩。

到了《葉問4》,葉問的主要對手是太極師傅萬宗華和練綜合搏擊術的巴頓。萬宗華以陳家太極的發勁為主,少了點捨己從人、四兩撥千金的柔勁,葉問以豐富的詠春實戰經驗贏了萬宗華一招。其後空手道高手歌連為了證明空手道比詠春強,在中秋晚會夜闖唐人街,挑戰各師傅,而巴頓卻將萬宗華接到軍營,萬師傅與葉問,太極與詠春輪流對決空手道,一如監製琳琳所言,詠春乃小念頭貼身打,太極則是借力打力,兩種不同風格在短時間輪流上陣,將觀眾的情緒推到最高。

其時葉問的年歲增長了不少,八爺也有為此花過心思,讓年老的葉問在動作間多點沉穩,在功夫技巧上更精準。在葉問與綜合搏擊術高手巴頓的最後一戰,他因年紀大了常處於下風,不過仍冷靜沉穩地應對,見招拆招;而巴頓求勝心切,狂攻葉問,令葉問看準他招數有虛位,直接發招擊倒巴頓取勝。

從《葉問》第二集起,便已經要在香港或西方與洋人對決,華洋共處,對決的感覺總不能維持老派吧?於是,八爺在動作設計上加入了一些現代感,折射了時代的轉變。「葉問要去美國打洋人,就不一定只打詠春,要加入其他元素。在這裡要設計出現代感。」譬如第三集,葉問與泰臣的對決,便透過爆破玻璃來表現力量感。

問八爺還記得最初任武術指導的事情嗎?他說起1972年的《蕩寇灘》,吳思遠起用尚在邵氏當龍虎武師的他擔任武術指導。故事是江湖客為救村民與日本浪人決戰,雖關於民族大義,亦側面印證當年日本武術對香港功夫片的影響。此前兩年,同是袁小田師門的唐佳為《龍虎鬥》(1970)任武指,將當時大熱的日本武術及其美學融進功夫片中。這亦合乎了《葉問》第四集中,六十年代的美國軍隊崇尚日本空手道,覺得中國功夫不科學──畢竟外國人為中國功夫狂熱還得到七十年代初李小龍電影橫掃千軍之時。

《葉問》於西方世界的成功承接了這股對中國功夫的關注。訪問劇組的過程,由老闆、編劇到主角,都一再提到十一年前拍第一部時,沒想過《葉問》最終會在不同的地方獲得成功。這樣想來,第四集設計葉問前往美國,與空手道高手、拳擊高手大戰,在商業片的模式來說也十分合情理。

至於香港功夫電影何去何從?八爺這樣下了注腳:「張徹為邵氏拍的動作電影,風格血腥暴力;李小龍掀起世界性的功夫熱潮,以真實感為重,可惜無以為繼;我與成龍則以功夫喜劇創新潮流,九十年代徐克再發展刀劍動作片……葉偉信和甄子丹的《葉問》,在商業上十分成功,功夫片就是一再變化。」

《葉問》電影把甄子丹特長發揮到極致,背後的動作指導功不可沒  圖:三聯書店

——————

上文節選並改編自《甄子丹 ‧ 葉問──電影回顧》

《甄子丹 ‧ 葉問──電影回顧》

作者:太初工作室、陸明敏

出版社: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责任编辑:w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