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無間道」真正的意思是什麼?
作者:劉衛林   來源:橙新聞    2019-06-18 10:39
雖然電影講述的是警匪雙方臥底之間的明爭暗鬥,不過片名「無間道」一詞原先的意義,其實與臥底並無任何直接的關係。佛教中凡犯了殺父殺母之類五逆大罪的人,死後便會被打入這層地獄永不超生。電影《無間道》便是取其「為無間斷遭受大苦」的意思,用作比喻電影中身為臥底的主角陳永仁(梁朝偉飾),無時無刻都要承受極大的痛苦。

【識港網訊】電影《無間道》的成功,不但為本地電影製作開拓了《無間道》系列電影,更帶起了中港兩地一系列警匪鬥智鬥力,甚至以潛伏為主題電影的潮流,就連荷里活片場與日本電視台都要加以翻拍,真可說得上是港產片中的經典之作。

自從《無間道》這齣電影上演之後,「無間道」三字從此幾乎成為了臥底的代稱。雖然電影講述的是警匪雙方臥底之間的明爭暗鬥,不過片名「無間道」一詞原先的意義,其實與臥底並無任何直接的關係。

之所以會用「無間道」一詞作片名,在電影內對此就有所解釋。電影開始時在火焰與佛像大特寫片段後,便出現了這段文字:「《涅槃經》第十九卷『八大地獄之最,稱為無間地獄,為無間斷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

在電影終結時又出現「佛曰:『受身無間者永遠不死,壽長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的畫面,這兩段文字正好說明片名是根據佛經內提到的「無間地獄」這一名稱而來。「無間」的梵文是avīci,音譯作「阿鼻」,「無間地獄」亦即佛教用語中常提到的「阿鼻地獄」。

佛教地獄觀念中共有八大地獄,南宋法雲編撰的《翻譯名義集》內〈地獄篇〉對此解釋謂:「地獄從義立名,謂地下之獄,名為地獄。」並且舉出八大地獄的名稱:

言八大獄者:一活、二黑繩、三合會、四叫喚、五大叫喚、六熱、七大熱、八阿鼻地獄。

「阿鼻地獄」位於地獄的最底一層,佛經內描述其中有七重鐵城和七層鐵網,七重城內不但有劍林,四周還遍佈七重刀林。凡犯了殺父殺母之類五逆大罪的人,死後便會被打入這層地獄永不超生。

十三世紀日本絹本著色六道繪阿鼻地獄 圖:《光影中的經典文化》

這層地獄之所以稱之為「無間」,是因為同時兼有五重「無間」的意義在內:

1. 趣果無間——死後即墮入,沒有一刻間隔地直接承受果報。

2. 受苦無間——有苦無樂,其苦不斷。

3. 時無間——無時無刻都要連續受苦。

4. 命無間——一日之間經歷萬死萬生地備受折磨,要不斷面對痛苦。

5. 身形無間——身形遍滿地獄,無空隙可逃避。

因為要遭受上述各種苦痛折磨,故此佛教觀念中墮入「無間地獄」便是最可怕的懲罰。電影《無間道》以此為片名,便是取其「為無間斷遭受大苦」的意思,用作比喻電影中身為臥底的主角陳永仁(梁朝偉飾),無時無刻都要承受極大的痛苦。

電影《無間道》經典一幕 圖:《無間道》

不過值得注意是,電影借用作比喻的其實是佛教的「無間地獄」,而不是片名所稱的「無間道」。在佛教觀念中「無間道」與「無間地獄」兩者實質上有不同的涵義。

佛教的「無間道」又稱「無礙道」,是指達到極高層次的一種修行。「間」即隔開或阻礙,修行到能觀察真理智慧,不為諸惑所阻隔的話,便是到達「無間道」的境界。在《阿毘達磨雜集論》內便提到:

「無間道」者,謂由此道無間,永斷煩惱,令無所餘。

便是指出修行到「無間」境界的話,即可永遠斷除所有煩惱,一無間隔地進入解脫道,故此稱之為「無間道」。這種不為諸惑所隔,足以永斷煩惱的修行,因為可以藉此至於涅槃,故此稱之為「道」。這便是「無間道」在佛學上的具體涵義。

雖然電影《無間道》借用了佛教概念及術語,成功地營造出電影中一份因果報應的宗教意味;而無間地獄的比喻,也易於令人聯想到主角無時無刻都要忍受仿似身入「阿鼻地獄」的痛苦,令整齣電影的悲劇震撼效果得以加強,然而「無間地獄」與「無間道」終究屬於佛學上兩個不同的概念,將兩者輕易混為一談的話,對於一齣經典電影來說,也許就成了白璧中的一點微瑕了。

_______________

上文節選並改編自《光影中的經典文化───中國文化與電影藝術》

《光影中的經典文化───中國文化與電影藝術》

作者:劉衛林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19年4月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6/18/010119318.shtml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