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影評|《我談的那場戀愛》
來源:橙新闻    2024-07-31 16:24

【識港網訊】《我談的那場戀愛》是香港導演何妙祺首部劇情長片,故事講述情路坎坷的婦科名醫余笑琴(吳君如 飾),抱著一試無妨的心態下載交友軟件,以為在網上邂逅法籍工程師,但實際上是一個綽號為「少年」(張天賦 飾)的新手騙子。隨著兩人的「網絡情緣」日益升溫,少年的愧疚感與笑琴的期望與日俱增,這段關係愈演下去也變得真假難分。

乍看簡介不免好奇,騙局就是騙局,如何能夠演變成為「真假難分」?這是導演何妙祺從新鮮角度的巧妙設計,藉著一樁網絡情緣騙案,帶出自己對愛情本質真真假假的思考與探討。這既是一部誇張、浪漫化的喜劇,也很好地將細膩而真誠的深層情感傳達出來,是今年不可錯過的港產片。

這部電影是第六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的專業組得獎者,此前曾在香港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放映,目前則正於M+戲院夏季節目提前上映,其中更有兩場設有導演何妙祺與製作團隊的映後談,感興趣的觀眾不妨點此了解詳情,在M+戲院「先睹為快」。

影評--我談的那場戀愛--悲觀的浪漫主義-清醒中沉淪

(以下內容涉及部分劇透)

這部電影雖為何妙祺初執導筒的作品,但她有著多年編劇的功底,加上攜手資深編劇陳慶嘉合作,讓這部電影的結構編排、對白設計和敘事處理等等方面都十分精妙。開頭先是詐騙集團全員被拘,警方在調查盤問中牽出一樁「網上情緣騙案」——兩位「當事人」少年與余笑琴的淡淡陳述,就好像是在賣關子,勾起觀眾的好奇心,慢慢帶出這兩位角色的背景故事,同時為後面劇情發展埋下許多伏筆。

正如開頭所說,聽到「網上情緣騙局」,大家常見的反應就是檢討受害者(Victim Blaming):「點解咁蠢?」、「咁都有人信?」⋯⋯《我談的那場戀愛》則對這些旁人看來會覺得很可笑的詐騙經歷填補了一段浪漫的想像:對面的人或許也動了真情,對自己養的「豬」有了惻隱之心。

所以這樁網上情緣騙局,並不是以簡單的欺騙、上鉤、呃錢就能夠一筆帶過。在這一輪博弈的開始,雙方都在互相欺騙。不過比起更加「有備而來」、帶著極強目的性的對方,只是將這件事情看作娛樂的余笑琴還是欠缺一點功力,這一場互相挑逗的遊戲開始變成詐騙犯單方面的捕獵,也暗示著雙方這場盤旋的風向——誰先動了真心,誰就輸了。

可真的是這樣的嗎?這同時也是這部電影的有趣之處:它沒有單純將上當受騙的一方當作蠢蛋,沒有譴責她為什麼不「醒一點」,反倒是在電影後半部分用大量筆墨著重在她如何慢慢將真心與感受打開,這場虛假的戀情如何影響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她又如何在其中完成自我修復與和解,重新擁抱愛的可能。

從麻木到雀躍,一個人在「愛」中的轉變與成長

首先是她為人處事的轉變。一開始余笑琴在自我介紹時說自己是一個無聊的中年人,只有一位朋友,手機裡沒有甚麼自己的照片,全都是投訴的電話,一有不爽即刻投訴,把怨氣撒往生活各個無關緊要的地方,損人亦無益於自己。但在跟對面的「法國工程師」網戀後,她開始變得愛笑、愛自拍,開始注重自己的形象,開始與人為善。

這時的笑琴不知道自己正在一步步墮入陷阱。她卸下防備後,滿心歡喜地沉浸在這段「戀情」給她帶來的甜蜜中,對方送的空氣和種子在她看來都是無比珍貴的禮物。這時銀幕裡外的大家都在哄堂大笑,吳君如卻很好地傳達這個角色的複雜性,她演出了那種發自肺腑的喜悅、以及把真心全部掏出來恨不得對方全部接住的迫切,令人很快代入角色的情感歷程,感到信服的同時又十分憐惜。

其次是她開始慢慢直面過去感情帶來的傷害、遺憾與不甘。電影高潮部分,余笑琴與「法籍工程師」約好前往札幌見面。札幌其實是她與前夫的記憶之地,所謂的法籍戀人當然也沒有如約而至,真身「少年」則在一邊偷偷與她一同完成這段舊地重遊——畢竟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想要尋找回憶的她,先是在照相館取回了若干年前與前夫的照片,一邊翻看,一邊走曾經與前夫一起走過的路。她是在懷戀嗎?其實不然,她或許只是試圖想讓困擾自己許久的問題得到解答:離婚那天,她從露台向前夫扔去一個花盆,他為什麼在笑?是在笑什麼?我這麼生氣,他為什麼還能笑出來?笑琴是在為自己尋找一個答案,是在給過去那個困頓的、走不出陰影的自己來一場大整理。

這時候,這場「愛情騙局」的真假,已經開始慢慢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她受到這場「戀情」影響,在它的推動下去面對這些曾經不願或者不敢面對的課題,這是屬於她自己的成長。

影評--我談的那場戀愛--悲觀的浪漫主義-清醒中沉淪

沒有被染缸改變的善良

但明明初嚐「勝利」滋味、沾沾自喜的少年,態度又是是在什麼時候轉變的呢?或許是余笑琴與他互相背對喝酒傾訴開始。笑琴找到答案後來到燒鳥店喝酒,發現自己保留著前夫在啤酒中撒鹽的習慣,於是開始感到難過:「原來一個人的習慣,無論他是否在身邊,都會跟著你,甚至變成你的一部分。」少年或許在此刻開始受到觸動:面對一個這樣難過的人,叫他如何再次利用她對感情的真摯與愚勇,再傷害一次她?雖然這看起來也仍舊有些俗套,少了些說服力,但這時導演和編劇又很巧妙地用輕鬆的笑點挽救,在進入煽情時刻的同時有恰到好處的抽離,這樣的處理令人感到驚喜。此時的少年也仍舊在愧疚中掙扎、搖擺,雖然沒有莽然撞破,但也帶著這場騙局開始轉向。

不過簡單一場傾訴,就能讓一個詐騙犯回心轉意?這樣也未免太輕巧。而這其實是這部電影在人物角色塑造方面的用心,之前的情節也早有鋪墊:偷偷塞給輝叔的錢、善意的「曼城球迷」謊言、騙到更多錢後說「不如還一點回去給她」等等,都在印證著少年的本質其實是柔軟且善良的,他的善良也沒有因為身處詐騙集團和殘酷的社會這些「大染缸」而改變。

這個世界當然依舊有許多始終懷著惡意、毫無善念的詐騙犯,但電影的少年其實從一開始就不是這樣的人,所以這樣「理想化」的故事才會發生。這並非在美化著甚麼,反而是在強調追求真誠與良善的重要性。這也是電影與現實需要區分的一點:電影可以是浪漫化的現實,也可以是架構虛空的世界,其中傳達的真與假、善與惡,交給活在真實世界的我們判斷。

影評--我談的那場戀愛--悲觀的浪漫主義-清醒中沉淪

真亦假時假亦真——我們對愛情該有著怎樣的期待與想像?

結尾余笑琴又來到札幌街頭,完成與「法籍工程師」的約定。她終於與少年互認,但最終電車駛去,他們只是插肩而過。看到這裡,我開始明白導演或許不是在講愛情,而是在講一種對待真心的態度,講我們應該如何打開愛與被愛的開關,又應該如何在一段又一段的關係中進行自我調整與修復。

記得離婚時,前夫問笑琴:「當初那個開心的你去哪裡了?」而電影的最後,笑琴在札幌街頭快樂隨性地奔跑、起舞。經歷了一場龐大騙局的她,反而重新找到了那個開心快樂的自己,也拾回了自己愛的能力。

「我沒有被騙,我只是談了一場戀愛。」電影的中文名是《我談的那場戀愛》,英文名則是Love Lies。這是導演與觀眾玩的一場「雙關」——既是戀愛,也是騙局。真真假假又有什麼所謂呢?愛情或許本來就是一場自我欺騙的遊戲。你信對方是在愛你,TA就是在愛你;自己接收到自己所認可的「愛」,同時能夠在這樣的愛中變得豐盈、輕快,在「多巴胺」的刺激下感受到愛與被愛的感覺,再次對自己充滿信心,那你就是真正談過了一場戀愛。

在M+戲院7月26日的放映映後談中,導演何妙祺有一句回答是:「我對愛情的看法是很悲觀的。」而正是這樣「悲觀」的她,拍出了這部浪漫又理想的電影。就像詐騙集團裡的首腦之一「瓊姐」(鄧麗欣 飾),身經百戰、閲人無數,每天都在教大家如何利用感情與真心「呃人」,卻也沒有在少年奪去手機逃跑、想要告訴笑琴真相時阻止他。

這不是對簡單的相信愛情與不相信,而是在認清糟糕的現實之時,仍然保有感受美好的豐沛能力,以及對「理想」的勇敢抉擇。在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越來越差,大家總是互相猜疑、防備的時代,我們都需要這樣「悲觀」但「理想化」的安慰,告訴自己:儘管這個世界非常糟糕,但也仍存在著一定的愛與善良。有了這樣純粹的相信,就會驅使自己成為慢慢這樣的人——學會去愛,才能更多地感受到被愛。

此外,除了M+戲院的幾場提前放映,導演還在映後談中透露,影片將於8月23日起開始設有優先場,9月12日正式公映,屆時上映的版本會與目前放映的優先場有些許不同,希望大家入戲院多多支持。

责任编辑:zhaope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