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堅尼地城曾有條遮打街?
來源:橙新闻    2024-03-21 10:16

【識港網訊】香港電車自1904年起,便於港島沿海岸線行駛,百年來見證了港島東西的發展。香港掌故專家鄭寶鴻自小在港島長大,亦對附近的歷史有深入研究,這次的電車遊駛經堅尼地城至石塘咀一帶,青洲英坭原來與堅尼地城有關?為何從前會有很多汽車在海旁衝下海?這位香港歷史「活字典」將為讀者一一解答。

 

香港志-故事專欄-堅尼地城曾有條遮打街

香港掌故專家鄭寶鴻

 

「我們現在經過這條就是堅尼地城新海旁,政府早於187年便開始計劃填海,分階段進行,至1903年完成,便成了新的海旁馬路。」這個填海工程,又稱西環至中環海旁填海計劃,是香港19世紀末一項主要填海工程,1903年全面完成填海工程。《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記載,1904年8月13日,來往堅尼地城至筲箕灣的電車路線正式通車,自此電車都會駛經堅尼地城新海旁。

 

香港志-故事專欄-堅尼地城曾有條遮打街

香港電車自1904年通車,都會駛經堅尼地城新海旁。

 

鄭寶鴻形容,早年堅尼地城海旁的地段全是貨倉和工廠,很少有民居。例如1870年代中期,西區和灣仔區有多座船廠落成,其中一間較著名的是堅尼地城的山市船廠,就在現時山市街的位置。到了1950年代開始,工廠貨倉陸續拆卸,才出現民居和酒店。「從前堅尼地城海旁,沿海都沒有圍欄,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很多汽車會不小心由馬路上衝下海,整家人都浸死了,新聞也有報。」堅尼地城除了有山市船廠,原來曾經出現過青洲英坭倉,該倉庫於1970年代落成,用於包裝和貯存水泥,後來才搬到土瓜灣那邊。

「電車轉入這條街,叫吉席街,早期叫遮打街。」原來,昔日香港有數條以遮打命名的街道,橫跨港九,包括由商人吉席.保羅.遮打爵士發起填海而成、以他命名的遮打街,及後於1900年代改名吉席街。「另一條是位於中環的遮打道,也是紀念遮打爵士主張1889年西環至中環海旁填海計劃而命名的;還有一條是位於尖沙咀的北京道,在1880年代叫遮打街,用來紀念遮打爵士當年有份出錢發展尖沙咀而命名。」

 

香港志-故事專欄-堅尼地城曾有條遮打街

吉席街的原名是遮打街,但因與港九其他街名相同,為免混淆而改名。

 

常言道:送君千里終須一別。電車駛至域多利道與加多近街交界,是東華醫院轄下的一別亭曾經所在位置,從前供送殯的親友在此辭別。鄭寶鴻憶述,1950年代,內地難民湧港,若不幸在港離世,東華三院便會將遺體安置在一別亭附近的空地,至1950年代後期,一別亭被拆,1960年代後期建有殮房及焚化爐,現時一別亭的位置,已變成一間惠康超級市場。

電車轉回堅尼地城海旁,鄭寶鴻笑言,1915年,這裡有個著名遊樂場太白樓,是由華人首富李陞四子李寶龍投資興建,深得文人雅士喜歡。「太白樓位於太白臺的現址,太白臺則是『西環七臺』之一,其中六臺均以中國唐代詩人李白命名,太白正是李白的字、青蓮臺則取自李白的號『青蓮居士』,其餘桃李臺、羲皇臺、學士臺、紫蘭臺都與李白有關;至於李寶龍臺,則是以李寶龍命名。

 

责任编辑:zhaope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