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曲高和寡」過時了?豐子愷這樣說
來源:橙新闻    2024-03-19 15:55

【識港網訊】我國古代有「曲高和寡」之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優良的音樂因為很艱深,故理解的人極少。姜伯牙彈琴,世間唯有鍾子期一個人能聽得懂,故鍾子期死而伯牙不復鼓琴。這可說是曲高和寡的一個極端的例子。

今人常應用這句古典,以安慰不得志的志士。但就音樂的本意上着想,這句話在現代已不適用,現代的大眾藝術的音樂,要求「曲高和眾」。

你也許要問:像《孟姜女》《五更調》,某種小歌劇,娘姨大姐都會唱的,鄉村小兒都會唱的,可謂和者極眾的了,難道就是現代音樂所要求的「高曲」麼?不,不!這叫做「曲低和眾」。

我們必須把曲的高低、難易,以及和者的眾寡的關係分別清楚:須知高的曲不一定難,低的曲也不一定易;反之,難的曲不一定高,易的曲也不一定低。故高低與難易是不相關的兩事。又須知和「寡」不是為了曲「高」之故,乃為了曲「難」之故;和「眾」不是為了曲「低」之故,乃為了曲「易」之故。

故共有四種情形:(一)「曲高和寡」,其曲高而難,故和寡。(二)「曲低和寡」,其曲低而難,故亦和寡。(三)「曲低和眾」,其曲低而易,故和眾。(四)「曲高和眾」,其曲高而易,故亦和眾。《陽春白雪》及姜伯牙所彈的曲,大約是屬於第一種的。《孟姜女》等是屬於第三種的。第二種,低而難的曲,罕有其實例。但第四種,高而易的曲,是可能的,是現代音樂所要求的。我們不貴《陽春白雪》及《流水高山》,排斥《孟姜女》及《五更調》等,而要求兼有《陽春白雪》與《流水高山》之高,與《孟姜女》和《五更調》之易的音樂。

「藝術大眾化,同時必淺易化,是一件憾事。」我聽了近來流行的某種音樂,曾經起這樣的感想。但這不足為大眾藝術前途悲觀,因為淺易不一定低劣。若能選擇淺易而優良的音樂,這缺憾可以彌補。

我從前當音樂教師的時候,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我在一個新創辦的初級中學裡教一年生唱歌。學生都沒有學過五線譜,沒有唱過世界名曲。其音樂的素養差不多完全沒有,與現在我國社會一般大眾相似。但很奇怪,我們相敍一個月之後,有一天我教一曲 Massa′s in the Cold, Cold Ground,剛把那曲的旋律彈了一二遍,多數的學生都已會唱得入腔,而且曲終時,數十人的教室中肅靜無譁,大家埋頭在樂譜中,好像大家都被迷而入了晝夢一般。而且看他們唱這曲中最膾炙人口的第一句的下行旋律時,各人的態度表示何等地熱心而滿足,何等地被這秀美的旋律所吸引而深深地落入音樂的陶醉中。

 

薦書---曲高和寡-過時了-豐子愷這樣說

村學校的音樂課(豐子愷/繪)

 

我不禁在心中驚詫音樂的感動力的偉大不可思議。我們相敍不過一二個月,我教授音樂一共不過七八小時,五線譜的讀法還沒有教完全,而名曲已能熱烈地受他們的欣賞了。這當然不是教課之功,顯然是音樂本身的力所使然。可知對於優良而容易的音樂,即使全未學過音樂的人,也能理解而感動。

當時我在教課中所發見最易得人理解與感動的歌曲,除上述的一曲之外,還有不少:如Home Sweet Home,如Old Folks at Home,如 In the Groaming,如 How Can I Leave thee? 如 Last Rose of Summer 等,教起來都很不費力,唱了一兩遍,大家都已上口,要他們忘記也不可能了。上別的功課時大家盼望下課鈴,若大旱之望雲霓;上這種唱歌課時大家嫌惡下課鈴,聽到時好像好夢被雞聲驚醒,大家表示可惜。

當過音樂教師的人,對於我這番話一定有所同感。平素不接近音樂的人,試聽或試唱上述的幾曲歌,也容易增加其對於音樂的理解與愛好。因為這類的樂曲,性質極優秀,而構造極簡易,正是前面所謂「高而易」的音樂的一種。故「曲高和寡」是古代的話,這種彌高的曲,是象牙塔裡的藝術,已不適於現代的大眾了。現代要求「曲高和眾」。專門的音樂家中,也許有不承認這話的。這是為了他們的技術十分深造,進了少數天才者所獨到的境地。他們彷彿見得了桃源仙境,相與怡然自樂於其中,其樂不足為外人道。我們不否認這種高深的藝術的存在,但希望有優良而易解的樂曲的產生與風行,使音樂之園不為「寡人之囿」而為「文王之囿」。

主張「和眾」為「曲高」的主要條件的,近代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與一位著名的文豪。其人就是尼采與托爾斯泰。尼采的哲學與托爾斯泰的文學在現代評價如何,是別一問題。但他們都是對於音樂熱烈地愛好的人,用了非專門而明察的眼光批評當代的音樂。其意見是頗可供參考的。而且以哲學家著名的尼采,與以文學家著名的托爾斯泰,其他方面又是音樂家似的熱烈的好樂者,也是頗有興味的話。

 

责任编辑:zhaope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