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涼茶」是一種飲品,也是香港市民日常生活中接地氣一種飲料,一年四季到處有售,在香港成為特有的飲品文化。文化是什麼?「文」是指道德、哲學、思想、藝術等,「化」是指「教化或化成」的一個行為過程,是在長期活動中形成的共同持有的價值觀。信念、理想,也是行為的準則和道德規範的綜合。所以這種文化是受當地的歡迎與接受,持續某一地區或區域生存與流傳,成為區域文化,擴展到一個民族則成為民族文化。
在香港,當你行走在路上,時會見到「涼茶」店舖,「涼茶」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市民遇到內熱、口幹、濕重、胃腸不舒,常會去喝杯「涼茶」得以減輕症狀,故「涼茶」是一種適合當地人的以中草藥為原料,作為飲品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祛濕健脾、祛火滋陰的生活飲料。
「涼茶」在中國嶺南地區的出現已有很長的歷史,相傳在西晉光熙元年,東晉道家醫藥家葛洪有關。葛洪在中醫學歷史上是一位著名人物。葛洪,字稚川,自號抱樸子,世稱小仙翁,江蘇丹陽句容人。他也是東晉時期的道士,是一位亦道亦醫的人物,他撰寫的《肘後備急方》是他在醫學上主要著作之一。即他那部中國第一部臨床急救手冊,為什麼叫《肘後備急方》呢?因為古代人的衣服「衣袖」特別寬大,人們在袖內縫有口袋,常將隨身物品放在其中,為臨床急救方便查閱,故將此手冊放入袖中近肘處,故後得名《肘後備急方》。
涼茶在香港已有百餘年歷史,是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葛洪當時來到嶺南,瘴癘流行、溫病橫行,所以他悉心研究嶺南的各種溫病。然後以「涼茶」之方式作為飲品來防治疾病,被人接受流傳至今。在清‧道光八年(1828年),由一位叫王澤邦的人在廣州市十三行靖遠街開設了有史以來第一間涼茶店舖。「涼茶」的出現是根據當地氣候、地理環境、水土特徵而生的,「涼茶」主要的材料是雞骨草、夏枯草、金銀花、羅漢果等為主要配方而作添加,所謂「涼」主要是指藥性偏於寒涼。「茶」主要是指其飲用形式,如似飲茶而得名。叫作「涼茶」,但飲料是沒有「茶」的。
「涼茶文化」歷史悠久,有廣泛的民間性、公認性和有效性,所以流傳甚廣,深得民間歡迎。2014年,被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世界上許多美好的事物,常常是先苦後甜、「苦盡甘來」,猶如飲一杯濃濃咖啡,喝碗「涼茶」這就是香港人的人生哲學、生存之道,一碗「涼茶」表達了香港人生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