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考古題材紀錄片:講述中華文明的精彩故事
來源:新华网    2024-01-18 14:37

 

【識港網訊】近年來,《何以中國》《又見三星堆》《良渚》等一批考古題材紀錄片集中湧現,從不同視角記錄了考古發掘中的景觀,用影像豐富著“何以中國”的深刻內涵。

探尋文明起源

考古題材紀錄片以文物遺跡為起點,探尋文物背後隱藏的歷史記憶。正在熱播的《何以中國》以宏大的視野跨越時空,全面深入地講述了中華大地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厘清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發展的基本脈絡。《良渚》帶領觀眾沉浸式探古尋今,為良渚文化的繼承提供佐證和存像。在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陳立強看來:“從實證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的角度來說,這些紀錄片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人類學價值。”

考古學的研究要“透物見人”,而紀錄片通過影視化敘事,描繪更為具體且有溫度的先人所處時代的社會面貌。在這些紀錄片中,文獻敘事與考古實證交相呼應,讓觀眾理解文明發展的宏觀節奏。《何以中國》總導演幹超表示:“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觀眾通過紀錄片讀懂考古,讀懂中華文明,從中獲得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

展現奮鬥精神

百年來,一代代考古人於細微處見偉大,他們紮根田野、勇於奮進,從田野裡逐漸拼接出一個遠古的世界。以人為像,考古題材紀錄片借助生活化的故事講述,在探尋歷史和文化傳承中展現考古人的奮鬥精神。

田野之上,探方之中,考古發掘嚴謹而漫長。考古題材紀錄片為觀眾講述歷史面貌的同時,也對考古人背後的精彩故事加以呈現,為這一類型的紀錄片增添了鮮亮色彩。《大汶口》通過講述考古工作者對大汶口遺址的發現、發掘,以及今天對大汶口文化研究、保護的故事,展現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又見三星堆》將視角對準發掘進程中的亮點、謎點、難點,展現出一代代中國考古人上下求索、尋根求真的人文精神。

清華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梁君健說:“越來越多的紀錄片將鏡頭對準發掘背後的考古工作者,以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與真實的細節,探尋考古工作的當代價值和時代意義。”

賡續中華文脈

歷時3年、累計行程4萬多公里,抵達國內230多處遺址、博物館、考古現場等,為觀眾呈現一場中華文明考古盛宴——《何以中國》是紀錄片人用鏡頭賡續中華文脈,詮釋“何以中國”的具體實踐。

讓遺址蘇醒,讓文物說話。考古題材紀錄片不斷探尋著中華文明的記憶之魂與文化之根。《尋古中國》《大運河之歌》《看見紀南城》等紀錄片深入挖掘百年考古成果,它們或見微知著,深入探索文物的文化底蘊;或多元融匯,系統展現時代變遷與文明圖景。《何以中國》學術總製片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秦嶺認為,新穎豐富的內容,別出心裁的表達,交織出考古題材紀錄片豐富的敘事經緯,為賡續中華文脈注入新活力。

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金瑞國表示:“我們想要探尋的是浸入血脈的中華文明特質和中華民族精神,從中找到我們之所以為中國人的文化基因,這是中華文明的起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根源。”《尋古中國》中的考古工作者帶領觀眾走進考古現場“尋根問源,叩問來處”,展現中華民族不斷發展進步的偉大歷程;《大運河之歌》深入挖掘大運河承載的深厚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呈現出生生不息的中國文化面貌;《看見紀南城》從考古發現和時代背景等多重視角,解構紀南城的歷史謎團和文化特點,呈現中華文明綿延連續的發展路徑和璀璨版圖……紀錄片作為歷史發展與文脈傳承的鏡像,通過追溯和叩問突出表現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鋪展出中華文明包羅萬象的圖景。

(記者 牛夢笛 通訊員 孫小雪)

 

责任编辑: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