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傅慶豊回顧展「麥田的呼喚」
2022-12-16 10:48

【識港網訊】如果你既喜歡看展,又愛探訪古跡,最近有一個大型展覽可以讓你一箭雙雕實現願望:「漆咸居」藝術研究中心正舉行法籍華裔藝術家傅慶豊首場大型回顧展「麥田的呼喚」,參觀者可以在華麗優雅的環境中,透過畫作和雕塑,了解傅慶豊四十餘年豐富的藝術人生。

先來說說地點漆咸居本身:這座建築座落於香港中環曲徑幽深的半山區,是一座優雅又神秘的私人古宅,擁有近百年歷史。英國建築師莊·奇勒·克拉克(John Caer Clark)於1927年完成建造,成為這棟建築的第一任主人。日佔時期,漆咸居被用作日本高級軍官辦公室,1952年至1973年間,該建築由私人住宅轉為一間私立中學(策文書院)。2018年,漆咸居經香政府界定成為二級歷史建築。

漆咸居

自2020年初疫情爆發,魏畫廊在中環雲咸街的商業空間之外,將漆咸居改造為多功能的當代藝術空間,以藝術研究為宗旨,建立藝術家研究個案,組織學術硏討,常設非商業性展覽,定期舉辦培訓及專題講座,接待訪港學者及藝術家駐地創作活動。這座典雅的英殖民時期建築現用於舉辦博物館規模的展覽,展示更多國際藝術大師級的作品。

現場部分展品  圖:橙新聞

這次展覽的主角傅慶豊1961年出生於臺灣雲林,半生遊走於巴黎、北京、台北、紐約等地,最終回到法國巴黎北郊的瓦茲河畔歐韋小鎮——又名「梵高村」,將此地視為人生歸宿,並在當地備受肯定,獲得了非凡的藝術地位。他表示:「在此除了創作,也在梵高的烏鴉麥田裏奔跑了三十多年」。有見及此,傅慶豊的首場大型回顧展也命名為「麥田的呼唤」。

傅慶豊

圖:橙新聞

「麥田的呼喚」將「漆咸居」藝術研究中心進行了藝術性改造,以傅慶豊象徵性的作品系列,劃分內部獨立空間。展覽以藝術家的創作系列為主,時間為輔進行策劃排布,共分為七大系列,分別是「80-90年代早期系列:1980《宿命》,1983-1987《遊戲》,1987-1991《聖德尼》,1991-2022《稻草人十字架》,1994-1997《誕生》」,「1997-2022《植物人動物人》系列」,「2012-2022古畫新作《反復古》系列」,「1997-2022《臉譜》系列」,「2022最新作系列」,「1980-2022素描系列」以及「2006-2022『Sign Me』雕塑系列」。

展覽現場  圖:橙新聞

「80-90年代早期系列」以藝術家在1980年創作的《宿命》揭開序幕。創作作品時藝術家還是高三學生,彼時的他認為「自己的命運已經被安排好了」,難以逃脫,作品表現他內心對身份認同的混亂與矛盾,儘管時隔多年,依然是對藝術家而言舉足輕重的作品。當中藏著不少巧妙設計:作品中的手是由藝術家本人的手翻模完成,框上的影子暗示人在門外,剪刀象征「剪不斷理還亂」的羈絆,紅色的門與綠色的血形成鮮明對比(「綠色的血」靈感來自昆蟲),門上的鎖則是台灣的古典樣式,意指「把傳統古老的東西連接到當下」。

宿命Fate, 1980, 混合媒介Mix

media on canvas, 103 x 169.5 cm

這一系列中旅居巴黎時期所創作的作品,則探討藝術家年輕時身在異鄉的感受。傅慶豊從存在主義問題「我是誰?」開始,延伸到「為甚麼在這裡?生命目的是甚麼?」,重要的哲學命題始終在作品中縈繞。1987年他移居巴黎市聖德尼,1991年則定居巴黎郊區瓦茲河畔歐韋小鎮,開始創作《稻草人十字架》系列。

兩個稻草⼈Two Scarecrows, 1991,

布⾯油畫Oil on Canvas, 130 x 195 cm

「1997-2022《植物人動物人》系列」創作於藝術家帶著家人四處奔波的時期,將中國水墨融入創作,也對人的存在概念進行探尋。「水墨中有很多抽象細微的部分,我發現很多傳統文化已經植根在深處,需要的時候會自然出現。」傅慶豊從視覺上對肉體進行分解與重構,探索靈魂幻化的可能,並加入眾多聯想元素。

仕⼥圖 Lady, 2000,

丙烯、⽔墨Acrylic, Chinese Ink,

Paper on Canvas, 50 x 61 cm

「2012-2022古畫新作《反復古》系列」模糊時間界限,藝術家透過與古代畫作、畫家在畫布上的對話,交織過去、現在與未來,在重疊的時空中思考個人與歷史抽象卻真實存在的關係,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些作品以前我覺得只有在美術館才能遠觀,是碰不到的,如今我買下古畫,進行修復和在創作,用十年才完成18件作品,第19件正在創作中。就像兩個藝術家一起用四隻手彈鋼琴,我和過往的藝術家結合,創造出新作品」,傅慶豊這樣介紹。

+19 世紀法國畫家布盧瓦伯爵夫⼈ École

française XIXè, Countess Blois, XIXè ~ 2013,

布⾯油畫Oil on Canvas,73 x 60 cm

「1997-2022《臉譜》系列」是傅慶豊最具標誌性的系列,凸顯藝術家平面性解構的視覺觀,透過破除具象與抽象的對立,在現實與夢境之間,建立起第三種屬於他自己的超現實空間。藝術家將其前三十多年來藝術探索的成果融合於畫面上,繪畫出「內心的風景」,他表示,「看到臉就能知道你的過往和當下的情緒,世界在你的眼和臉上被反射,其實你就是一個世界,是核心,你在,世界就在。」觀者不妨細細欣賞這一系列中的每一張獨特的臉,以此探索大千世界。

教堂前留影In Front of the Church, 2004

布⾯油畫Oil on Canvas, 73 x 100 cm

在「2022最新作系列」中,傅慶豊的作品繼續展現出飄浮於虛實之間的特色,為觀眾帶來超現實的視覺衝擊。當具象的人臉、人體、風景、物件透過他獨有的視覺和筆觸轉化,藝術家得以在解構與建構之間尋找自我,於連結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路上確立自己的存在。

我的朋友 Mon ami, 2022

布⾯油畫Oil on Canvas, 41 x 24 cm

「1980-2022素描系列」貫穿傅慶豊的創作生涯,在他的藝術創作中佔據重要位置。1988年起,傅慶豊開始紙上手稿研究,至1989年共留下15件模特兒素描。1989年的傅慶豊相對以往的拘泥線條和寫實風格,開始無拘無束地揮灑富有想象空間的線條,其後他又豐富色彩和進行多材質嘗試,打破原有的慣性思維及創作框架。他表示,畫素描對他而言是一種休息,他可以無拘無束盡情揮灑,而可能幾年後,當他有了更多的想法和感觸,就會把這些雛形素描發展成立體雕塑。

圖:橙新聞

「2006-2022『Sign Me』雕塑系列」是傅慶豊於2008年開始的創作,當中17尊大雕塑的雛形便來源於素描。傅慶豊稱,在2006年前,自己的創作狀態是「除了必要的和畫廊、收藏家、策展人的聯繫外,一般都是自己關在畫室畫畫」,而「Sign Me」讓他從「見自己」轉變至「見天地,見眾生」,讓更多的人參與創作,碰撞出奇妙的化學反應。他邀請觀眾在「Sign Me」系列的雕塑上簽名,最後上色,通過作品與公眾對話、結合,最後形成共榮與共生。

⼿⾜Brothers, 2008

玻璃鋼與丙烯Fiberglass, Acrylic , 222 x 160 x 100 cm

新冠疫情這三年間,傅慶豊自感創作時多了一份使命感,他透過「Sign Me」系列聯繫人群、也讓人們由此傳達希望和愛。他透露,目前正在籌劃在巴黎凡登廣場的展覽,屆時現場會安置一個平台,呈現天上的雲層和海水效果,讓作品在「方舟」中繼續航行。如果看完此次漆咸居中的展覽仍覺不過癮,不妨期待將來在巴黎現場體驗傅慶豊的裝置藝術。

展覽信息

魏畫廊|漆咸居「麥田的呼喚」——傅慶豊首場大型回顧展1980-2022

日期:即日至2023年3月7日

地點:香港半山漆咸徑1號 漆咸居藝術研究與交流中心

圖:主辦方提供

责任编辑:guo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