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過半,香江之畔,隨着深港兩地少警的依依惜別,由深圳市公安局組織的深圳少年警營赴港訪問交流活動圓滿收官。7月13日至16日、8月10日至8月13日,在「鏗鏘步伐向未來」–深圳少年警營首屆會操大賽中獲得特等獎、一等獎的四支少警隊伍共170名少警隊員,分兩批赴港與香港少年警訊、香港升旗隊總會、香港交通安全隊等制服團隊開展訪問活動,在互動交流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並肩訓練中淬鍊品格、開拓視野,詮釋新時代灣區少年的家國擔當與融合發展使命。
制服情懷滋養青春誓言
以青春之名赴深港之約,以警徽之志鑄家國之魂。在香港八鄉少年警訊基地,來自深圳的少警在25米高空滑索台上縱身滑下,風聲掠過耳畔,腳下是寬闊的訓練場……本次深港少警交流活動,不僅是一場跨越深圳河的青春對話,更是兩地少警警務培訓機制的創新實踐。
整齊的訓練服、昂揚的步伐、挺直的脊梁——當看到深圳少警列隊出現在香港少年警訊永久活動中心暨青少年綜合訓練營(以下簡稱「八鄉基地」)時,基地總教官麥寶怡印象最深的便是「紀律塑造的力量」,她表示「深圳少警隊員會認真默記裝備穿戴步驟,行動前互相檢查三遍,他們的作風非常嚴謹。」
四日香江行,一生家國情。在每批為期4天的赴港訪問期間,深圳少年警營隊員先後在八鄉香港少年警訊永久活動中心體驗高空滑索挑戰、歷奇訓練,和香港少訊隊員面對面互動,締結友誼;在香港升旗隊總會基地、愛國教育支援中心,兩地隊員共同舉行莊嚴的升國旗儀式,整齊列隊,高唱國歌,經歷了一次意義非凡的愛國主義思政課;在香港交通安全隊,少警們實地參訪港鐵屯門車場,搭乘主題輕軌列車,親身體驗輕鐵列車的安全運維知識;在香港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見識了中國航天的非凡成就;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參觀了解香港的傳統文化和近代以來的殖民歷史以及回歸28年來的發展成就;在元朗八鄉和大埔林村,了解香港濃厚的民俗文化、鄉村風貌和守護家園的故事,沉浸式體驗了中國古代私塾文化……正如深圳市公安局情指中心政委靳占陽在活動的出發儀式上所說,這是一場深植血脈的「文化互鑒之旅」、一場播種友誼的「心靈相通之旅」、一場拓展視野的「實踐成長之旅」。
此前,在共同參加了深圳少年警營首屆合唱大賽、首屆會操大賽等一系列活動後,制服如今已成為灣區少警共同的精神圖騰。香港升旗隊總會訓練主任宋晉源對此深有感觸,他表示:「制服讓少警隊員有紀律意識!深圳少警非常正規,服裝非常整齊。雖然兩地少警團隊的制服樣式不同,但我們有共同點——都懷着中國心,都一脈相承,同升一面國旗。」
在本次交流活動中被評選為「優秀少警」的寶安少警許岩表示:「這次交流不僅增進了我們對香港警務工作的了解,也讓我們認識到如果想成長為警務人員,我們需要具備的不僅是專業的技能,還有對社會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淬火青春鍛造灣區新生代
25米高空滑索台上,一位交警少警隊員率先上前接受挑戰。落地後他激動地分享:「當滑索衝出的瞬間,耳邊風聲呼嘯,眼前是整片訓練場——香港教官那句『重心向前,信任裝備』的指導給了我勇氣,原來突破恐懼其實是一種很棒的體驗!」在一次次的凌空滑翔中,少警隊員們不僅克服了內心對高空的本能緊張,更在突破中鍛造出面對未知的果敢與自信。
在香港文化博物館的金庸館裏,少警們圍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那行字,小聲念着,積極留言;在李小龍展館裏,那身黃色戰衣、踢破「東亞病夫」招牌的照片,看得孩子們眼睛發亮,其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和慣性、勇於突破融合各家所長、最後超越偏見的「三層塔」精神,與少警訓練的道理一脈相通。
在莊嚴的升國旗儀式中,深圳少警和香港升旗隊總會的隊員並排站立,手握旗杆,唱着國歌升起國旗,表情莊重——這一刻,家國情懷得以具象化體現。
在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現代科技的探索中,少警們的書本知識得以驗證,文化自信自然養成,灣區警育協同的創新機制正在開花結果。
少年警心熔鑄家國未來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隨着第二批龍崗和交警少警的返程車輛緩緩啟動,赴港訪問交流活動圓滿收官,少警們都收穫滿滿。這場跨越深港兩地的深度交流,不僅讓少警們在挑戰中錘煉了「自強自律自信、愛國服務擔當」的品格,更讓深港青少年在制服情懷的聯結中,深刻理解了「一國兩制」下同根同脈的家國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