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特區政府正考慮透過「片區開發」模式、引入「地花」概念,加快北部都會區建設。發展局局長甯漢豪透露,沙嶺創科用地有機會成為北都的首個片區。
「片區開發」模式即區內不同板塊的土地,透過招標交由發展商進行土地平整、基建及發展,有關的工程開支會反映在地價上,可減輕特區政府財政開支。甯漢豪接受報章訪問時表示,沙嶺已有2公頃已平整土地,連同周邊有潛力發展但未平整的土地,發展面積可達10公頃,特區政府有意將之發展為數據園區,創科工業局正就相關用地進行意向調查。發展局會配合創科工業局的計劃和構想,制定相應的招標及地契條款。新田科技城、打鼓嶺新市鎮、坪輋、流浮山等區域,都可以應用「片區發展」的概念。
她指出,北都發展與大灣區發展息息相關,能產生協同效應,推動產業發展。很多內地企業、在港的外國商會都對投資北都充滿期盼,都在等政府推出土地、落實發展。她解釋,傳統土地發展模式是特區政府先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完成收地及土地平整,賣地後才有資金回籠,對特區政府現金流壓力很大。若採用「片區開發」,特區政府只需劃出一大片土地,讓有興趣的企業或合組的財團投地發展,並負責土地平整、基建、規劃及發展,有助減輕特區政府開支。
北都部分由當局負責平整的用地,會引入「地花」概念。資料圖片
除片區發展,甯漢豪又預告,北都部分由當局負責平整的用地,會引入「地花」概念,即未完成平整就推出招標,加快發展步伐,例如洪水橋多層大廈用地,稍後推出的招標與土地平整同步進行。
對於外界關注特區政府近年賣地收入減少,財政受壓,影響基建及土地發展。甯漢豪表示,賣地收入受經濟及地緣政治影響,非特區政府能控制,故香港長遠不能單靠賣地收入支撐土地及基建發展,要思考其他方法,多靠市場力量,「片區開發」正是希望靠市場推動發展。她強調,北都各發展區正如期推進,未受經濟影響,亦不應受經濟發展周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