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戴上VR眼鏡,在元宇宙的虛拟空間内點擊數字藏書,沉浸式閱讀蘇東坡詩詞;“零距離”觀賞敦煌壁畫,360度自由探索洞窟細節,體驗壁畫劇情;與屏幕内的數字人流暢對話,同步觀看3D電影和動漫畫面……在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上,16萬平方米的展區内,8大展館展出超12萬件文化産品,數字創新跑出“加速度”,“文化+科技”頻結“創意果”,處處展現文化産業“硬核”新面貌。
“您好,我是您的數字助手,請問有什麽可以協助您?”文博會上,這樣和“數智人”之間的交互對話随處可見,深入到諸多領域、嵌入到各個會場的AI應用成爲一大亮點。數字化、人工智能、大數據、沉浸式等高頻“熱詞”,不僅展現了技術的革新,更體現了文化産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在北京展館,觀衆可通過屏幕“暢遊”于數字版《北京大運河攬勝圖》中,一河兩岸的新時代勝景一覽無餘;在四川展館,金沙遺址的“太陽神鳥”綻放在腳下,來自三星堆遺址的青銅器、黃金器物等文物在眼前漂浮,裸眼3D式展現着瑰麗燦爛的古蜀往事;在湖南展館,《浯溪碑林》前人頭攢動,通過高新技術,可以實現痕迹辨識度0.01毫米的高精度數字成像,湘江邊曆經風雨侵蝕的摩崖石刻煥發新生。
從“敦煌飛天”到“詩詞情懷”,從“大運河風光”到“三星堆考古”,底蘊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同璀璨星辰,爲科技進步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提供了豐富的内容來源、巨大的需求動力和廣闊的應用場景。與此同時,科技的力量也爲文化産業注入了澎湃的活力,引領着文化産業結構的深刻變革與華麗轉身,使得豐富多彩的新型文化形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讓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活”起來、潮“出圈”。
文化之根深植于傳統,科技之翼助力其飛翔。在這場文化與科技“雙向奔赴”的旅程中,現代技術創新賦能下的諸多文化産品,不僅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豐富了大衆的文化生活體驗,更爲文化産業的轉型升級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深度融合的“文化+科技”,已成爲推動文化産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有更多力量去挖掘、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其煥發出新時代光彩。同時,我們也期盼更多具有創新性和吸引力的文化産品湧現,爲大衆的精神文化生活注入更多色彩,引領着文化産業向着更加繁榮、多元的未來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