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文化漫談|不只是長洲名物?
來源:橙新闻    2024-05-15 16:24

【識港網訊】每年佛誕,長洲都會舉辦太平清醮,此習俗經歷百多年傳承,其起源眾說紛紜。相傳清代晚期,長洲曾有瘟疫肆虐,島民為求消災解厄,向北帝拜祭祈福,並奉北帝神像在街上遊行,及後瘟疫平息。自此,島民每年都會舉辦太平清醮,酬謝北帝神恩,保祐長洲平安。如今,長洲太平清醮不僅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更獲美國雜誌《時代週刊》選為「全球十大奇趣節日」之一。

太平清醮其中一項活動乃在北帝廟前搭建十多米高、掛滿平安包的包山以祭祀神明,長洲居民相信這些包子能保平安,因此會在完成祭祀後派人來搶包,搶得越多,全年越順景。久而久之,發展成熱鬧非常的「搶包山」比賽,唯1978年因搶包意外而停辦,至2005年才恢復。

即便不參與「搶包山」比賽,大家都會想吃平安包。這種印上「平安」大字的包子,不管是本地人還是海外遊客都趨之若鶩。但原來平安包本來不叫平安包,而是叫「幽包」,平安包此名字,是在2005年搶包山活動復辦後才出現的。此外,因太平清醮的搶包山習俗,故此包子也有「包山包」之稱。

 

文化漫談-不只是長洲名物-平安包原名和用途與鬼神大有關係

 

這種以麻蓉、蓮蓉、荳沙為餡料的唐包子,之所以叫「幽包」,是因為長洲島民用來祭幽的。長洲太平清醮其實不只有飄色巡遊和搶包山活動,其正式的儀式繁多,包括豎幡、接神、為神祇開光、走午朝、醒獅麒麟點睛、祭水幽、迎聖、謝幡、飄色、會景巡遊、祭大幽、酬神、搶包山等等,其中的「祭大幽」,負責儀式的島民會在晚上於祭幽的碼頭設幽席,供先人或菩薩享用,每席有十份茶酒及供品,當中就有幽包,另有餅、糖果、紙、筆、墨、撲克牌、紙扇、梳、棋子、火柴、煙仔、十五虎紙牌等供品。

 

文化漫談-不只是長洲名物-平安包原名和用途與鬼神大有關係

 

以往包子上印的是「壽」字,寓意長壽。如今包子上非常醒目的「平安」字樣,是最近二十年才有的。長洲老字號「郭錦記餅店」製作、售賣平安包多年,其負責人近年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2005年政府批准復辦搶包山活動,當時康文署向他建議在包面印上「平安」二字,長洲「名物」平安包不脛而走。至於包子的口味,最初只有麻蓉餡,蓮蓉和豆沙餡是後來才生產出售的。負責人又指,過往多數是長者於長洲太平清醮期間來買包子拜神,故此銷量比現在少得多。

责任编辑:zhaope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