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香港全民閱讀日|「一本讀書會」
來源:橙新闻    2024-04-22 16:20

【識港網訊】為推廣閱讀、迎接首個香港全民閱讀日,聯合出版集團於去年4月推展「一本讀書會」大型公益文化項目,為市民提供豐富多元的優質文化藝術活動和體驗。其中最具特色項目名家講座系列,廣邀來自內地、港澳台及海外知名作家及文化名人來港,與廣大讀者見面交流,助力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2024年第三場名家講座於4月20日舉辦,以「文學與電影在當下的對話」為題,請來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電影評論家張頤武擔任講者。

在互聯網時代,尤其是人工智能興起的當下,文學與電影、「讀」與「看」的邊界不斷被重塑,影像與文本、與日常生活的關聯,更是常談常新。張頤武與觀眾分享他過去三十多年間閱讀文本、研究電影的經驗,並以中國及西方經典電影,尤其是正在互聯網引發眾多關注和討論的「微短劇」為案例,分析電影與文學的互文關係,及其之於當今社會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他從跨越百年的兩部電影:1923年的《玉梨魂》和近年備受關注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說起,探討文化和電影的對話。他認為,二者都和他們面臨的當下有關,是通俗文化中經典的類型,亦都是大眾文化的產品。「言情」、「科幻」主題,分別處理感情和技術等在現代生活中的問題,而電影往往也能反映當下社會的變化,如《甲方乙方》等「馮式喜劇」,便展現出中國市場經濟初期的景觀。

 

名家講座-北大教授張頤武-亦舒小說改編電視劇是-香港資源創造性轉化

 

他認為,文字與影像相互交響,小說的敘事依賴文字,而電影的敘述依賴影像,二者構築不同的方式來觀察和感受世界,平行展開又互有交叉,各有未來:電影發展了自身想象力的空間和表現的空間,小說也建構了新的表現。

張頤武在講座上帶觀眾回顧了「第五代」和「第六代」華語導演的作品,分析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歷程,彼時的電影作品多為嚴肅文學的改編,《紅高粱》、《白鹿原》等也都是大家熟悉的經典作品。但隨著文學逐漸變成兩種形式,嚴肅文學(如葛亮的作品)具有高度文學性難以改編,影視劇把開始目光轉向通俗文學和網絡文學,而近年來亦舒作品頻頻被改編成電視劇,是因為如今內地中產群體遇到的問題和亦舒筆下當年香港女性的處境相通,這也是「香港資源創造性的轉化」。

 

名家講座-北大教授張頤武-亦舒小說改編電視劇是-香港資源創造性轉化

張頤武介紹稱,《英雄》至今都是中國電影在美國獲得最高票房的記錄獲得者。圖:橙新聞

 

說起網絡文學,張頤武提到,中國的網絡文學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發展很快的存在,據了解,每年收入在一千萬人民幣以上的網絡文學作者,約有兩千位以上,網絡文學作者每天要寫一萬字左右以保證更新,是「最大的勞動模範」。網絡文學被翻譯成不同語言在世界範圍內傳播,在越南有驚人的讀者群,而由網絡文學衍生的微短劇,在其他國家也有不少受眾。

 

名家講座-北大教授張頤武-亦舒小說改編電視劇是-香港資源創造性轉化

 

張頤武在講座的問答環節,提到了他對當今香港電影發展的看法,他認為,香港市場有限,很難形成宏大的電影工業,也有不少深深植根在香港內部、高度內向化的內容,未必能獲得除了香港本土市場以外的共鳴,但未來可以走兩條路線,一是外向合作,二是內部深挖,二者平行發展,各自尋找屬於自己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zhaope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