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龍年說龍文化
作者:吳正中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    2024-03-06 14:29

春到兔歸月中去、節到龍騰海上來。

蟄伏了十二載春夏秋冬,龍年又如期而至,二〇二四年的生肖是:龍、農曆是:甲辰年、即為辰龍,辰龍是十二生肖之一,地支的第五位。

龍被視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標誌,這個傳說中的神物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長能短、在神話中是海洋世界的主宰。在古籍中多有記載,《易經》龍可騰飛於天、又能潛隱在水,《山海經》記載:在炎黃爭鬥中,龍是黃帝的得力助手。

考古中龍的最早出現是河南濮陽出土的蚌龍,距現在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它一方面體現着仰韶文化的脈絡,另一方面又證明了是龍的最早雛形。

十二生肖中龍是唯一代表神聖的動物,神話傳說中龍被奉為雨水之神,具要蛇身、蜥腿、鳳爪、鹿角、魚鱗、魚尾、口角有虎鬚、額下有珠的形象。南宋詩人陸游在《龍掛》中寫到:上帝有命起伏龍,龍尾不卷曳天東,壯哉雨點車軸同,山摧江溢路不通,連根拔出千尺松。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有:「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名句。

龍是多種動物的綜合體自原始社會開始人們對龍神話及崇拜逐步形成,它在中國文化中有着非常的寓意和象徵,在古代龍是代表權力和尊貴,龍是帝王的專屬圖騰,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身體叫「龍體」、衣服叫「龍袍」、椅子叫「龍椅」、乘的車叫「龍輦」、船叫「龍舟」等。

龍在中國文化中幾乎無處不在,但並不是被帝王們全部霸佔,在民間龍仍然以各種方式出現,人們以賽龍舟、舞龍燈來歡慶節日,龍已滲透在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累,對每個炎黃子孫來說龍是一種符號,在世界各地華人居住區最多和最吸引人注目的裝飾物是龍,因而華人是「龍的傳人」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描寫的成語、歇後語、故事非常之多「畫龍點睛」家喻戶曉,「葉公好龍」 曾經編輯小學課本中,望子成龍、龍飛鳳舞、龍馬精神、龍爭虎鬥,群龍無首等更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口頭禪。

龍在民俗藝術中體現更為多種多樣並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玉豬龍」是紅山文化的典型代表,玉豬龍的形象源自胚胎,因此「玉豬龍」包含了對胎兒、幼兒和後代的保護與祝福。在青銅器中可以看到許多龍的形象被精細的雕刻出來,如龍紋銅鼎和龍紋銅鏡,這些龍的形象栩栩如生,在古陶器中也常常出現龍的形象繪製出來。

如龍紋陶罐龍紋陶盤,這些陶器製作工藝精美,展示了古代陶藝家對龍的獨特理解和創造力。在木雕、剪紙、瓷器、繡品等工藝品都具有中國傳統文化中龍的形象,體現出龍作為神話生物的威嚴和力量。

以龍為題材的畫家歷代均有傳世之作,唐代吳道子、東晉顧愷之,近代徐悲鴻、劉奎齡等名家都因其出色的技藝和獨特的風格聞名於世,他們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力。

责任编辑:zhaope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