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在花了六年時間,流覽了數百萬條短視頻,下載了5萬多條素材之後,導演孫虹和她的創作團隊最終用509位普通人拿手機拍攝的887條短視頻,剪輯完成了82分鐘的國內首部豎屏紀錄電影《煙火人間》,該片已於近日在全國公映。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孫虹說,《煙火人間》就像是一座“人間博物館”,“幾十年之後,我們可能很難去回溯起曾經給我們帶來一瞬間感動的這些短視頻,但有了這部電影,我們能夠從這些個體的生活片段中尋找到對現實整體性的理解和表達。”
普通人拍的短視頻更鮮活真實
孫虹目前是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在讀博士生。早在2021年,她曾參與執導紀錄片《大學》,該片採用紀實手法呈現四位清華人不同的人生境遇與選擇。聊起拍攝《煙火人間》的初衷,孫虹說,2018年,中國進入到了短視頻快速發展的階段,她的導師、本片監製雷建軍敏銳察覺到,短視頻不僅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消費方式和思維方式,同時也革新了紀實影像的創作方式,手機和移動互聯網成為這個時代新的“攝像機”和“自來水筆”。“隨著大量個體短視頻的出現,紀實影像從稀缺轉向過剩,我們萌生了做一個跟短視頻有關的紀錄片的想法,這將會是對巨大社會變革的一種記錄,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社會意義。”孫虹說。
跟普通的故事片和紀錄片不同,《煙火人間》放棄了影像徵集或拍攝的方式,全部使用了“快手”平臺“UGC”(使用者生成內容)模式下的上傳短視頻素材。孫虹說,那些在縣城裡、在鄉村裡、在更加廣袤的中國大地上生活的普通人群體,構成了真實世界裡的絕大多數的中國人。作為一名紀錄片人,呈現真實中國的一個切面,關注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如何在快速變遷的時代洪流中安身立命,是該片創作的初衷。如何讓這些“自我書寫”的影像被看見、被整合、被記憶,是紀錄片人的另一種使命。
希望帶給觀眾“治癒焦慮”的力量
由於涉及海量素材挑選,單靠個人是無法完成的,因此,幾乎全部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的同學都參與進來,他們只要有空,就在一起狂刷短視頻篩選素材。隨著流覽素材的增加,那些充滿個性和特色的短視頻逐漸吸引了孫虹和創作團隊的目光,比如牧民和自家養的羊上演的“人羊搶食”畫面,酷愛美食的卡車司機在發動機裡煮雞蛋的畫面等。“雖然我們對建築工人、外賣小哥、快遞員等群體並不陌生,但其實我們沒有真正瞭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跟蹤挑選他們短視頻的過程,讓我們學會了用另外一個視角重新認識他們。”孫虹說。
“這可能是一部能夠消除人與人之間‘偏見’的電影。”孫虹告訴記者,拿片中那位高空作業的塔吊女司機為例,因為有輕微的恐高症,每次工作前她都要克服心理上的恐懼感才能爬到塔吊上,上去後就很少下來,每天吃飯也都是從地面吊上去的。但就是這樣一位看似柔弱的女性,卻對攝影有著狂熱的興趣,她拍出來的照片和短視頻讓人看到了城市上空最美的雲海,那是普通人從來沒有機會看到的風景。孫虹說,這些普通人用手機拍攝的影像,呈現出一種不一樣的真實,這種真實中蘊含了人們“想讓自己被看見”的渴望。
該片在結構上分為五個篇章,除了“衣、食、住、行”外,最後一章是“家”。孫虹希望通過這五個跟普通人生活最為貼近的內容,讓觀眾感受中國人內在的樂觀和豁達,“也許每個人的身份、職業千差萬別,但有一件事是相通的,那就是他們面對人生的積極態度。”這種態度觸動了孫虹,她在李宇春演唱的主題曲《人間值得》裡寫道:“酷暑是你的,冰棒也是你的;風霜是你的,雪人也是你的”。“生命裡的每一次蜿蜒曲折,都反過來構成了熠熠生輝的獨特生命。”孫虹說,希望該片能夠給觀眾帶來“治癒焦慮”的力量。
首創五個“豎屏”畫面拼接方式
《煙火人間》也是一部在藝術形式上充滿創新精神的電影,該片首次採用了五個類似手機的“豎屏”畫面拼接而成的形式,讓人眼前一亮。孫虹回憶,這個創意最早是團隊成員張琳提出的,參考了一些藝術展上的“豎屏”影像展示方式,“豎屏”會給人一種“面對面”交流的效果,而且可以把幾塊螢幕拼接起來,在視覺與邏輯上互相關聯。
在經過不斷嘗試後,孫虹和剪輯指導謝福坤最終選擇了將5個豎屏畫面拼在一起出現的辦法。一塊大銀幕上同時呈現五段手機紀實影像,既代表了五個不同人的視角,也代表了五種不同的時空。此外,創作者還能在一幀畫面中剪輯不同時空之間的關係。“同一時空之下,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經歷著相逢與離別,這種類比會讓我們覺得,人與人之間其實並不是孤獨的,而是有一種很強烈的相似性和關聯性。”孫虹說。
片名經歷多次更改,最終才確定為《煙火人間》。“這些平凡人一起組成了一個熱氣騰騰、鮮活而真實的人間,這才是我們一直尋找的具有共性的生命力。”孫虹說。(記者 王金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