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舊案件裡藏著刑偵劇的新密碼?
來源:新华网    2024-01-24 10:55

 

【識港網訊】關注刑偵類影視作品的觀眾或許會有一種感覺:近兩年,不少此類作品熱衷於從舊案件中挖掘故事,似乎正在形成一種新的敘事套路。

在這裡,“套路”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因為其中不乏高口碑之作,比如劇集《沉默的真相》《狂飆》《塵封十三載》以及同題作文的電影和電視劇《三大隊》。

從創作角度看,舊案成為新寵,是由多方面因素所促成的。

漫長的時間跨度,有效地擴充了影視作品的敘事空間。我們可以來看一下舊案在故事中發生的時間:《沉默的真相》《他是誰》和《三大隊》分別為七年前、八年前和12年前;《塵封十三載》顧名思義,時間跨度為13年;《狂飆》《第八個嫌疑人》則更是遠在20年和21年前。時間是最高明的懸念大師,它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可以成就一切、治癒一切,也可以摧毀一切。在它的每一道皺褶裡,都蔓延著無數的故事,就像《三大隊》的警員們,在十年裡走向了不同的人生岔路。

現實中命案積案的存在,也為此類作品提供了劇情發生的合理性。受偵查能力和技術條件的限制,確實存在一部分多年以來沒有偵破的命案積案。據新聞報導,立足於近年來科技手段快速發展,命案偵破機制日益完善,2020年我國開展了攻堅行動,在當年破獲的5000多起命案積案中,案發時間最長的達到了42年。也正因為如此,不少作品直接改編自真實案件,如《第八個嫌疑人》和《三大隊》,從而使作品實現了更強烈的現實主義表達。

刑偵類影視劇在近期掀起“舊案新潮”,還與當下年輕人中蔓延的懷舊風密切相關。影視創作往往是社會心態的一面鏡子,近兩年,《人世間》《風吹半夏》《似火流年》等一批年代劇獲得高分,除了本身的品質之外,也是因為與大眾情緒的完美契合。當作品以倒敘手法“昨日重現”時,其大到街景小到道具自然也會相應地復原彼時彼刻,比如《沉默的真相》裡江陽的辦公室、《第八個嫌疑人》裡1990年代的鬧市街頭,都如同時光穿梭機,將觀眾一秒送回曾經的歲月。

更重要的是,圍繞對舊案的追蹤來編織劇情,極大提升了刑偵類作品的情感濃度,而不僅僅是給觀眾提供智性的滿足。理查·沃爾特在《劇本》一書中對於人物塑造有過這樣的闡述:真正令人難忘的人物,在作品開始時是一種形象,結束時變成了另一種形象;但也有人物性格保持不變的,比如《巴頓將軍》,觀眾可以看到,在電影情節發展過程中,他的性格不斷受到挑戰。而在本文所談及的這些刑偵作品中,主人公可以說同時符合這兩個特徵:漫長的時間在他們身上留下烙印,改變了他們的容顏、氣質乃至身份;但他們追尋真相的初心卻始終不變。當滿頭白髮的安欣終於抓住高啟強,當程兵用12年的時間輾轉七省追凶,當江陽以自己的生命設局“逼迫”警方重新徹查當年案件真相,這一場場“歷經苦難,癡心不改”的無悔追蹤,一腔腔“十年飲冰,難涼熱血”的萬丈豪情,怎不讓人心潮澎湃!

不過,並不是所有此類作品都能夠獲得認可。比如同樣是改編自真實故事,電影《三大隊》的豆瓣7.9分,在於沒有局限於對案件真相的追溯,而是蕩開一筆,通過幾個虛構人物的增加,展開了對於人生意義的追問;《第八個嫌疑人》則因為過於依賴案件本身,沒能通過改編很好地解決真實事件的偶然性問題,只獲得了6分。可見收視密碼並不直接等於受大眾歡迎。對於創作者來說,只有掌握套路起效的內在邏輯,才能夠使得作品真正走進觀眾心裡。

 

责任编辑: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