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繁花》粵語插曲喚起90年代回憶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4-01-18 11:28

《繁花》播出後掀起不少熱話。
文/蕭瑟

《繁花》是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第一部電視劇,改編自小說家金宇澄2013年出版並獲得第9屆茅盾文學獎的同名小說,電視劇部分內容來自《上海賦》《野蠻生長》《股市中的紅男綠女》等作品,並邀得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編劇秦雯執筆。

在上海出生的王家衛導演5歲走隨父母到了香港生活,導演表示他的兄姐及20多個表兄姐們都在上海生活,跟劇內的角色基本上是同年代的人,說得就好像是他們的故事,王家衛於是就創出了一個在原著小說《繁花》裏看不到的「上海阿寶」,寫出了上海的山河歲月,時代變遷。可是在內地開播了4集之時,已經有觀眾認為一個男人與3個女人搞不清的關係,再加上冗長的對白,予人不想看下去的感覺;其次由於電視劇有上海對白版本,雖然有些演員是上海人,還是認為有些上海語的發音不標準,看得沒有很投入兼棄劇。

游本昌是一位好戲之人。
1比1搭景拍攝

《繁花》故事背景設定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上海,講述默默無名的小人物阿寶為了名利而來到上海得高人指點而投身商場,如何在黃河路上打滾角力。那年代要是能在上海的黃河路立足,真是不簡單、不得了的一件事情。那年代俗稱「大哥大」的手提電話,要3萬多元一部,你看電視劇裏有那麼多「大哥大」的出現,也不難想像到黃河路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王家衛早在2019年3月的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春茗茶會上,已經透露《繁花》將會是《花樣年華》、《2046》的第3部曲,已經籌備了4年。2020年9月10日開機,2023年12月27日上映,據悉劇集的主場景「黃河路」、至真園等,是在松江區上海影視樂園(車墩影視基地)以1比1搭景拍攝,劇組斥巨資實景搭建還原九十年代的上海風貌。

馬伊琍和辛芷蕾魅力沒法擋。
筆者本人並不是王導的粉絲,可是就是因為周邊一直在「響」,抱着湊湊興去看一下的心態,可是一看之下,倒是禁不住一直在追看下去,由奧斯卡金像攝影(《臥虎藏龍》)及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得主鮑德熹擔任視覺總監操刀,《繁花》畫面唯美當然不用多講,演員個個好戲充滿魅力,筆者就覺得電視劇言之有物甚有追看性。胡歌在劇中演繹不同年代的阿寶/寶總真是耀眼非常,穿插於至真園的老闆娘李李(辛芷蕾飾)、在日本偶遇其時當服務生幫過他一把的玲子(馬伊琍飾),以及相識於微時在外貿公司負責訂單配額的汪小姐(唐嫣飾),當中所產生的各種誤會、爾虞我詐,雖然已屢見不鮮,可是還是看得牙癢癢。除了胡歌外,辛芷蕾的每一個鏡頭、每一個造型都拍得她艷麗不已,不過她就是美而已,相比之下唐嫣的造型有時更要架上眼鏡,可是她有大量的發揮機會,非常出色!她到深圳6個月後成功做到了沃爾瑪這第一個訂單並回到上海謝師,誰知這將是最後一次與師傅見面而傷心擁抱痛哭,這幕也真的觸動我心。

胡歌帥氣爆棚。
劇集對白感人

劇集演員出色之外,不得不說劇中57首粵語經典插曲,首首切合劇情,難免令人懷念起往年,當中不乏我們熟悉的《憑着愛》、Beyond的《光輝歲月》和《喜歡你》、王傑的《安妮》等。王菲的《執迷不悔》除了用在寶總(胡歌飾)與汪小姐在人生十字路上,她還是「執迷不悔」,到後來汪小姐去到深圳找廠商救命,要與麥長青飾演的廠長簽約一幕,《執迷不悔》再度「登場」,顯出她際此生死關頭,還是真的人如歌名,貼切不已。

胡歌展現不一樣的魅力。
范總(黃覺飾)約玲子去涮羊肉鍋,玲子說「那麼你還是要等啊」,《無言的結局》就唱起來了,本來是玲子與范總坐包廂裏同樣位置,鏡頭一轉就看到寶總及李李,本劇的剪接真的不得不讚。後來在深圳,范總看到汪小姐的廠房事情處理好之後,告訴她決定回鄉,互喊「江湖再見」那場戲真的讓人感動。

劇中也不乏發人深省的對白:「黃河路搭台,大家來唱戲,輪到了粉墨登場,演好了下台卸妝,角色不一樣,流程都一樣,正所謂唱戲不如聽戲好,上台終有下台時。」筆者也非常喜歡胡歌戲中這部分的金句:「我喜歡住飯店,每個人都是過客,點頭之交,不辭而別,無牽無掛,自生自滅。」《繁花》由他入住和平飯店作起始,亦由他離開和平飯店作終結。我還是想再多看《繁花》一次,又或者如王家衛所建議,去看一下《繁花》這小說,可能有另外一番解讀。

唐嫣與導演王家衛。
《繁花》掀起上海話熱潮

王家衛執導的電視劇《繁花》日前正式收官,滬語版在騰訊視頻的評分達9.6分,高於普通話版的9.4分;該劇是根據金宇澄長篇同名小說改編,尤其是滬語版電視劇《繁花》引發熱議,不少網友評論道:「上海話真的很上頭!」

滬語版《繁花》第一集中所謂「上海人做生意,講究派頭、噱頭、苗頭」,這段生意經裏的「派頭、噱頭、苗頭」就是傳神的滬語詞彙,甚至普通話版《繁花》中保留的滬語台詞「洋盤」也帶有濃烈的商業氣息。

民眾在和平飯店《繁花》劇照前拍照留念。
天南地北的觀眾們被滬語「圈粉」,「都開始跟着《繁花》學上海話了」,還有自媒體專門製作推出了「跟着《繁花》學上海話」、「跟着爺叔學老派上海話」……這部電視劇不僅反映了上海這座城市的繁榮和滄桑。有評論指出,滬語的細密、筋道、節奏,嵌入傳奇與俗世,交織出獨樹一幟的海派風情,傳遞了這座城市的鮮明氣質與多元魅力。

不少觀眾為方言台詞點讚。在他們看來,方言塑造人物、演繹故事,使表演更鮮活、更貼近生活,也讓他們跟着電視劇沉浸式感受上海與時代變遷。而不少不熟悉滬語的觀眾,則在聽滬語台詞中,了解時代故事,感受海派文化。滬語展現了地域生活的原生態面貌。正如《繁花》原著作者金宇澄所言,「方言是一種味道,最能代表地域的一種滋味。」

劇中除了掀起上海話熱潮之外,還有蘇北話、蘇州話、杭州話等方言。而近日《長恨歌》等多部滬語作品熱播熱演,讓方言劇獲得關注,探索其蘊藏的「破圈」密碼。 與此同時,不少人呼籲關注方言傳承。

责任编辑: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