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郭一鳴專欄】印度“疫情海啸”后果难料
作者:郭一鳴   來源:識港網    2021-04-30 18:02
印度是一个贫富悬殊非常严重人口大国,而政府对医疗系统长期投入不足,这次疫情海啸,不仅令印度公共医疗设施严重落后的残酷现状暴露无遗,更对印度的经济民生造成前所未有的衝击,后果实难预料。在官方公布单日确诊病例连续多日突破三十万宗之后,莫迪不得不承认“这一波疫情已经动摇了整个国家”。

一架从印度新德里飞往香港的航班,日前被检测出班机上多达五十三人确诊新冠肺炎,当局还发现第一例检测出变种病毒的印度男子,传染到住同一层酒店两名正在隔离的房客。这架印度班机成为近期香港防疫“外堵”措施的一项坏纪录,特区政府上周宣布禁止从印度、巴基斯坦和菲律宾等地入境的航班,至少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宣布对印度禁飞。新德里当局经常自诩为“民主大国”的印度,在这场世纪抗疫战中,不幸地成为全球最失败的国家之一。

一向甚少关注印度的本港主流媒体,近日罕有地大幅报道印度新冠疫情:单日逾三十六万宗确诊个案,远超美国创下的相关纪录,累计确诊人数逾一千八百万例,连续多日录得单日因新冠肺炎死亡逾二千人,当中包括两名美国领事馆的当地僱员,重灾区首都新德里平均每四分鐘就有一人染疫亡,由於病亡数字急增,积压很多遗体,虽然焚化炉二十四小时运作,但仍要等候十二个小时才能火化,一些逝者家属迫於无奈当街焚烧亲人遗体,在城市空旷处、在恒河边,到处可见焚烧尸体的火堆和埋尸坑位,仿若人间炼狱,有媒体形容,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所见到最悽惨的景象之一。世衞指印度的疫情“令人心碎”,《经济学人》用“海啸”来形容印度来势汹汹的新一波疫情。密歇根大学流行病学家慕克吉(Bhramar Mukherjee)则质疑当局公布的死亡数字,“从我们所做的所有模型来看,我们相信真实的死亡人数是报告的二至五倍”。他认为,到五月中旬,印度每天可能会新增八十万至一百万宗确诊病例。印度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疫情的“震央”。

其实早在去年印度爆发第一波疫情时,当局就被怀疑报细数淡化疫情,今年三月开始疫情急速反扑,衞生官员却宣称“印度疫情正在终结”,到四月中旬新一波疫情终大爆发酿成全面失控,当局一方面继续抑制质疑声音,Twitter日前承认应印度官方要求,抽起多宗批评政府疫情发布和处理的帖子,包括反对派指出国家医疗系统崩溃、病人因缺乏氧气机而死亡等。另一方面,对於中国政府主动伸出援手表示愿意提供医疗氧气设备等物资协助抗疫,印度当局最初反应冷淡,宁愿捨近取远向美欧及其他国家求助,当地舆论也指接受北京援助等於承认印度抗疫输给中国云云。

政治凌驾抗疫、决策失误和公共医疗基础设施严重落后,是印度爆发“疫情海啸”的主要原因。总理莫迪不顾当地发现变种病毒推高疫情,月初到西孟加拉邦举办大规模竞选集会,为所在印度人民党(BJP)拉票,意图夺取该邦执政地位。当局还允许数百万朝圣者湧向恒河庆祝传统节日,新闻图片所见,密密麻麻的朝圣者,几乎看不到有一个人戴口罩,以为河水可以洗去污秽包括病毒。还有,印度是疫苗生产大国之一,今年以来已向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赠送疫苗,这算得上是一项国际善举,但反观印度国内,近十四亿人口迄今仅不足一成人接种疫苗,政府疫苗外交优先於国民防疫,现在反倒要接受外国支援疫苗。

印度是一个贫富悬殊非常严重人口大国,而政府对医疗系统长期投入不足,这次疫情海啸,不仅令印度公共医疗设施严重落后的残酷现状暴露无遗,更对印度的经济民生造成前所未有的衝击,后果实难预料。在官方公布单日确诊病例连续多日突破三十万宗之后,莫迪不得不承认“这一波疫情已经动摇了整个国家”。

印度近一二十年经济有长足发展,名列“金砖五国”之一,而新德里的政治人物喜欢自称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以此显示比同样历史悠久的邻国竞争对手更有道德高地。但对老百姓来说,比起所谓道德高地,可能政府治理国家的能力更关乎切身利益,特别是在应对重大危机的时候。提出“历史的终结”观点的学者福山去年分析中国抗疫成功的原因,他认为一国抗疫成功与否的要素在於国家有没有“强而有力的政府”与“有效的医疗政策”。印度抗疫失败,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福山上述观点。印度民众似乎已对当局失去信心,一名印度学者日前作客凤凰卫视节目时,数度哽咽呼籲国际援助。

责任编辑:wang